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2019上海_副本.jpg
新闻热线:010-57380533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驾驶考试6月起“异地通办”

发稿时间:2019-04-11 09:11:28 来源: 北京日报 中国青年网

  同一人名下的两辆同种类车牌号可以互换了。记者昨天从公安部获悉,6月1日起,推行10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举措,驾驶考试、车辆登记检验等5类事项将可“异地通办”,临牌发放、保留原号牌等5项业务将“便捷快办”。未来,同车主同号牌种类车辆可互换号牌,同一机动车一年内可变更一次号牌号码。

  小汽车驾驶证全国“通考”

  6月1日起,申请人可持本人身份证在全国任一地直接申领小型汽车驾驶证,不再需要提交居住登记凭证,实现了全国“一证通考”。

  这意味着,新政实施以后,小型汽车驾驶证所有业务全国“一证通办”。内地居民持居民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任一地既可以新申请考领驾驶证,也可以补领、换领、审验驾驶证,无需再返回户籍地,无需提交居住、暂住等各类证明。港澳台居民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也可在内地任一地直接申请考领、补领、换领和审验驾驶证,无需再提交其他凭证。

  公安部交管局估算,此举每年将惠及新考领驾驶证1200多万人,补换领驾驶证和审验驾驶证370多万人次,仅交通费一项就可节省200多亿元。

  分科目考试也将异地通考。“比如有的高考生、上班族报名申领驾驶证,在参加完部分科目考试之后,由于学习、工作等原因,居住地发生变更,后续考试只能再返回原籍,或者把原来的考试成绩作废,在新的居住地重新申请学习考试,增加了成本,也很不方便。”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一情况,申请人可以申请变更考试地,继续参加剩余科目考试。

  对于省(区)内异地申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申请人可凭身份证直接申请,无需再提交居住登记凭证。对跨省异地申请的,在办理现所在省任一地市的居住证后,也可以直接在全省范围内申领。

  转籍可直接到迁入地申请

  去年,公安部在全国15个城市试点了非营运小客车转籍档案网上转递。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昨天透露,新举措推行后,7000多名车主免去往返两地查验车辆、提取档案的奔波。今年6月1日起,将在试点城市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档案电子化网上转递点。对机动车在试点城市之间转籍的,申请人可以直接到车辆迁入地车管所申请并办理,无需再回迁出地验车、提取纸质档案,变原来的“迁出、迁入地两次验车”为现在的“迁入地一次验车”。

  6月1日起,试点城市扩大到120个。除了北京、天津等直辖市,省会城市全部推行该举措,各省(自治区)至少还有1至2个城市实施新举措,江西、浙江、广西三个省区在全省区推行。

  摩托车异地检验也将放开。在推行汽车全国通检的基础上,公安部将进一步放开摩托车跨省(自治区、市)异地检验。同时,对注册登记6年以内的摩托车,免予检验。

  全面推行4S店代发临牌

  对于车主十分关心的号牌号码,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车主在使用原车号牌上将新增“两个快捷”。“一是号牌号码可互换,对于登记在同一车主名下的同号牌种类的非营运车辆,可以申请车辆间互换机动车号牌。同一机动车一年内可变更一次号牌号码。”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使用原机动车号牌号码的时限也将放宽,原机动车注销、迁出或转移后,保留原号的时限由一年调整为两年。

  临牌核发将推行“4S店代办”。全国全面推行汽车4S店代发临时行驶车号牌,方便群众现场购车、现领临牌、上路行驶。

  购车也无需再提交纸质完税证明。公安部将在原有4个省(市)试点的基础上,会同税务部门全面推行车辆购置税信息联网核对,公安交管部门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时网上核对购置税电子信息,群众不需再向公安交管部门提交纸质购置税完税或免税证明。

  数说成效

  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3亿辆,其中汽车达2.46亿辆,驾驶人达4.1亿,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

  自2018年公安部推出4方面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举措以来,各地已减免身份证复印件等申请资料3.1亿份,车驾管业务实现一次排队、一窗办结,驾驶证、机动车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减少50%。1.9万家社会机构代办公安交管业务,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通过全面推行车辆跨省异地检验,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400多万名群众享受到异地验车、考证的便利。

  各项措施累计惠及6亿多人次,减少群众办事成本300多亿元,受到普遍欢迎。  本报记者 任珊

责任编辑:张丽艳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380720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