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汽车频道 > 新闻 >>  正文

疫情后的共享汽车何去何从?

发稿时间:2020-07-11 09: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青年网

  “已经有两个月没出过车了。”位于北京朝阳大悦城附近的某租车公司停车场员工告诉盖世汽车,以前每到周末停车场能空一半,现在几乎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车,该租车点已经有几个月没有订单了。

  这是当下租车公司的一个缩影,而与之同属性的共享汽车目前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小区外面以前时常有使用的共享汽车,有时候还会抢不到,但现在到处都是车门紧闭,外观破损的共享汽车无人问津。”曾使用过GoFun出行的王平告诉盖世,现在很多车辆都停运了。

  图片来源:网友提供

  这并不是个例,根据不同城市的防疫要求,部分共享汽车企业甚至暂停了部分地区的车辆运营。这对于共享汽车行业无疑是一次重击。

  被寄予厚望的共享汽车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共享经济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整体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共享经济领域就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 平台员工数为623万,比上年增长4.2%; 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共享经济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和产业应用加快,人们用车的方式也随之改变。未来人们可能不再需要拥有一辆车,而只需要车辆的使用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共享汽车出行。

  图片来源:立刻出行官方微信公众号

  也正是因为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政策相继扶持,入局者更是五花八门,不仅有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还有整车企业、地产商等,都试图分一杯羹,巨头们看到了共享汽车行业的光明前景。

  在这种大环境下,拥有先天优势的车企们开始意识到共享汽车服务的重要性,整车企业也不再局限于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和提供简单的售后服务,而是开始积极思考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智能企业的过渡,为此不少车企都向出行服务商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18家传统车企提出要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既有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通用、福特这样的海外汽车公司,也有北汽、长安、广汽、吉利、一汽等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从业务布局来看,多数车企都已经推出或计划推出基于自有汽车的共享项目。

  据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的分时租赁汽车将达到60万辆;未来中国共享出行将达到每天3700万人次,对应的市场容量高达每年3800亿元,潜在需求带来的关联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

  巨大市场潜力被各界赋予了厚望,但共享汽车的发展之路并不通畅,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下,共享汽车的快速发展放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疫情过后的共享汽车

  GoFun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盖世汽车,GoFun在2020年原本最主要的任务是优化车型,加大车辆投放,特别是个人车辆托管,吸纳社会车辆,将车辆规模扩大到10万至30万辆。然而,疫情突至,这个计划暂缓了。“疫情期间,因为不鼓励出行了,在没有出行或出行次数同比减少的情况下,我们提供的出行业务也会受影响。”该负责人表示,疫情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短期内业务量的降低。

  而GoFun遇到困境也只是疫情影响下共享汽车企业共同对抗的难题,而在对抗这个困境的前提是,目前全国共享汽车企业超过50家,但大多处于大规模投入期,成本高、落地难的阶段。

  这一现象在疫情被控制后得到了缓解,疫情后的市场让这些共享汽车企业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各地复工后,共享汽车方面的需求一时激增,沉寂了许久的共享汽车企业们也反应迅速。

  “出行一直就是一项刚需,尤其是随着各城市有序复工,对于这种可以实现一人一车,避免人员密集同时又便捷经济的出行方式,恢复起来是非常快的。”GoFun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吸引用户,不少共享汽车公司都推出了通勤租车优惠,有的甚至以零首租的方式,吸引上班族注册使用。还有租车企业公开承诺,为租车的上班族提供了高额疫情保险,同时承诺会定时消毒,保障用户的驾车安全。而这也让沉寂的共享汽车变得活跃起来,但业务量增加的同时,成本和压力也随之而来。

  公开资料显示,正常时期共享汽车企业一般每10-15天会对车辆进行一次集中消毒。

  但在疫情期间,各家共享汽车企业的消毒工作进行得更加频繁,车辆被用户使用之后便会停运一段时间,由专人消毒之后才会继续上线。

  事实上,这对于“重资产、重运营、重体验”的共享汽车行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此外,共享汽车由谁来管控、出现感染问题如何追究、车辆调度等,都是企业最新需要解决的难题。

  EVCARD、盼达用车在内的共享汽车运营企业都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共享汽车是一个资产非常重的行业,短期内无法盈利,这为其未来发展增加了难度。在成本增加的当下,一些运营成本高、服务能力差的企业,难免被更快淘汰。

  共享汽车之困

  事实上,共享汽车行业资产重、短期无法盈利的瓶颈是共享汽车一直存在的“沉疴”而非疫情才导致的结果。“有些车辆被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损耗很大,用户不爱租了,能够产出的收益减少。”某共享汽车出行负责人李智表示,“每一辆车都需要有车位停放, 需要有人日常维护,还有折旧,这些成了公司资金上非常重的包袱。”

  “车辆的运维成本很高,一些共享汽车被损坏,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消费者也不会选择去租借,这样情况下,企业宁愿选择淘汰,也不愿意倒贴钱去维护。”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表示。

  众所周知,共享汽车是重资产行业,而且远比共享单车的生产、投放、运维要复杂得多,这决定其运营模式和实际难度与共享单车存在较大差异,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最直观的体现是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模式单一。共享汽车成本投入主要包括车辆购置、运营网点建设、车辆保险投入的固定成本,以及车辆折损、停车费用、技术开发维护费用、车辆管理费用、用户端营销费用等运营成本,而收入却几乎全部来自于车辆租金,由价格、车辆规模、车辆周转率三个要素决定。

  由于共享汽车本身的产品定位和用户运营策略,其租赁价格比网约车、出租车要低不少,且订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品牌规模。车辆规模则取决于各大玩家自身资金实力,通常只能在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区域进行投放。相比之下,车辆周转率更为重要,理所当然成为各大玩家的发力重点,只有当车辆周转率足够大时,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事实是,绝大多数初创企业根本熬不过这一关,车辆使用率低是一大硬伤,原因在于网点覆盖范围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区域的用户用车、还车不够便利,加上用户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用户对不归属自己的车辆不够爱惜,造成车内外环境堪忧,降低使用体验,影响到下一个用户的用车积极性,进而连累车辆周转率。依照现有商业模式,所有玩家都很难达到收支平衡,实现存续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汽车仍然有好的前景,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中预测,未来10年,中国共享汽车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5%左右,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8万亿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汽车市场。

  但是如何实现理想状态下的商业化运营,仍然需要继续探索、继续试错。对此,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认为,目前运用新能源汽车的共享汽车模式仍将可能成为主流,相关企业应当通过技术迭代及运营模式的创新,提供场景化、个性化及稳定性更高的出行服务。

  此外,相关专家表示,巨大的市场背后,也需要认识到,目前该市场缺乏行业规范,政府在法规条例上的跟进也稍显不足,尤其是在共享汽车占用公共资源和新能源停车问题以及安全规定等方面仍需完善。

责任编辑:ZER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