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汽车频道 > 新闻 >>  正文

“双碳”之下,汽车“脱碳”哪家强?

发稿时间:2021-12-03 10:04:00 来源:南宁晚报 中国青年网

  “双碳”之下,汽车“脱碳”哪家强?

“双碳”战略指导下,汽车离“脱碳”目标越来越近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产业转型潮在汽车行业不断升温,“脱碳”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场大考。由碳中和引发的产业转型潮正在汽车行业不断升温,“脱碳”“减排”已成为汽车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据记者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戴姆勒、大众、宝马、沃尔沃、日产等在内的数十家整车企业先后发布了各自的减碳目标或碳中和时间表,一场低碳化转型大幕已在行业内徐徐拉开。

   广汽:发布“绿净计划”,2023年建成首个零碳工厂,2050年实现碳中和。

   广汽GLASS“绿净计划”的具体目标和举措如下:2050年前(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在2023年将广汽埃安打造成广汽首个零碳工厂;2025年自主品牌新能汽车销量占比50%,2030年全集团新能源车销量占比50%,广汽传祺于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2030年实现混动销量占比60%。

   在产品端,广汽集团将强化“智能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混动化”两条路线同步发展。广汽集团旗下六大品牌分别推出多款新能源产品,广本、广丰、广汽三菱等相继发布首款全新纯电动车型。

   上汽:2025年实现碳达峰,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32%。

   到2025年,上汽集团规划在全球实现新能源车销量超270万辆,占上汽整车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自主品牌销量超过48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38%。

   在产品端,上汽计划提高纯电动车型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占比,改善电耗指标,降低产品碳强度。

   东风:2025年,碳排放强度降低15%。

   在制造端,提出“绿色东风2025行动”目标,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到2025年,碳排放强度将降低15%。到“十四五”末,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5%。

   在产品端,东风坚持电动、混动、氢动等绿色低碳技术路线并举,2024年将实现主力乘用车品牌全新车型电动化。东风公司自主研发的氢燃料乘用车、商用车已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产业化运营。2024年,主力乘用车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

   长城:2045年实现碳中和,2023年建成首个零碳工厂。

   长城汽车提出“2045碳中和”的明确目标,即2025年实现年销400万辆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并且,将在2023年打造出首个零碳工厂,并建立汽车产业循环再生体系。

   戴姆勒:2022年前,所有欧洲工厂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占集团总销量50%以上;2039年,停止销售传统内燃机乘用车,届时旗下所有乘用车将实现碳中和。

   大众:2025年,汽车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15年减少30%;2028年,在全球累计交付2200万辆电动车,超50%来自中国市场;2030年前,推出约70款电动车;2050年,实现整个集团层面的全面碳中和。

   宝马:到2025年,在中国销售的汽车25%是纯电动车型。

   到2030年,单车全生命周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供应链环节,宝马力争到2030年实现减排20%;在生产环节,宝马在中国的工厂计划在2021起实现碳中和,计划到2030年在生产流程减排80%;在车辆使用环节,宝马将加速电动化攻势,在车辆使用环节减排40%。

   沃尔沃:2025年,全面电动化,纯电车占比达50%,其余为混动车型;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企业;2040年前,成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

   中国一汽:计划到2053年,基本达到净零排放水平,具备实现碳中和能力。

   汽车产业作为道路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肩负着减碳重任。绿色转型成为汽车制造商的必然选择。碳中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期待看到全球车企能按照其碳中和战略稳步转型,逐步实现碳减排,早日实现碳中和。

   (马海春)

责任编辑:张丽艳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