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汽车频道 > 新闻 >>  正文

如何让城市“装得下”汽车

发稿时间:2019-06-19 10:33:00 来源:中国汽车报 中国青年网

  在6月6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解限”:针对传统燃油汽车,《实施方案》明确,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针对新能源汽车,则要求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多年来始终困扰汽车产业发展的限购政策即将松绑?解限是否会加剧城市拥堵?拥堵和排放等问题又该如何应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新能源汽车采用完全放开限制的做法不仅有利于优化现有汽车市场的存量结构,而且也将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造成的城市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至于交通拥堵问题,地方政府应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改进公共交通以及推行经济手段等方式从根本上根治,限购和限行都只能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从长远来看,还应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

  ■地方政府会否跟进

  针对当前已经开展汽车限购的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结合路段拥堵情况合理设置拥堵区域,研究探索拥堵区域内外车辆分类使用政策,原则上对拥堵区域外不予限购,新能源汽车不得实行限行、限购,并鼓励地方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

  在国内实行汽车限购的8个城市中,北京是惟一没有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购买的城市。《实施方案》公布后,北京会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购买吗?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清洁交通项目高级经理康利平认为可能性不大,但她指出,有可能适当放松,例如提升每年新能源汽车指标数量,或将有车和无车家庭进行区分,优先给无车家庭用户提供适量的购车指标。

  “严格意义上来说,北京并没有对新能源汽车限购。”在王青看来,对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甚至传统燃油车的限购,目前地方政府有一定的积极性,可以说,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在拉动消费增长方面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实施方案》公布不久前,广东省先行发布了《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广州和深圳两大限购城市增加今年的机动车牌照发放数量。相较之下,北京和上海的态度则不甚明朗:上海市回应称“尚在研究阶段”,北京市相关人士的说法同样是“正在研究”。

  ■与其行政压制不如经济引导

  虽然王青对于北京市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购买持赞成态度,但考虑到北京的特殊交通情况,他建议相关部门可适当减少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的条件限制,适当缩短排队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时间。此外,如果坚持总量控制,可考虑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

  “放开限购在短期内将对北京市的交通情况产生不良影响,即便是在限购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每年只新增少量机动车,北京面临的交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地方交通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应开始考虑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汽车使用方面的引导,例如实现特殊路段或差异化区域的停车费收取等,引导消费者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继续大力推进公共轨道交通等建设,开展定制公交等新型公共交通模式的实践,探索新业态,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出行。

  与此同时,陈艳艳指出,以大数据、智慧交通等为代表的智能交通管控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和利用率,但如果整体交通环境不理想,智能管控也难以取得成效。

  “无论限购还是限行,都会抑制汽车市场需求。”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以日本东京为例说,“两个城市人口数量基本相当,加上东京城市面积更小、汽车保有量更高,但交通拥堵程度却远不如北京,这充分说明,只要有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和规划,正确引导市民选择出行方式,城市里就能够‘装得下’汽车。”

  ■基础设施迎考验

  毫无疑问,随着《实施方案》的落地,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但王青指出,这将给当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带来更大考验,加快完善充电设施建设,满足大量新增消费者的充电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充电桩面临数量不足以及利用率不高两大难题。首先,私人充电桩安装存在诸多阻碍。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今年5月,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收集了85.7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未随车配建的充电设施有28.2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2.9%。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累计占比达到了70.4%。

  其次,尽管数量与日俱增,但国内充电桩的利用率普遍低于15%,存在“车找不到桩”和“桩找不着车”的尴尬现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避免单纯提高充电桩的数量,注重充电桩的合理布局,同时通过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王青建议。

本报记者 施芸芸  《 中国汽车报 》(2019-06-17  006 版)
责任编辑:陈晓磊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