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汽车频道 > 新闻 >>  正文

车企纷纷杀入 Robotaxi江湖暗潮涌动

发稿时间:2022-09-29 09:37:00 来源:中国汽车报 中国青年网

  随着国内政策的逐渐放开,各地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外部发展环境正不断向好,车企也开始盯上了Robotaxi这块“蛋糕”。前不久,特斯拉表示,Robotaxi业务将成为其第三代平台。几乎同一时间,曹操出行与吉利汽车创新研究院智能驾驶中心也就Robotaxi项目启动合作,计划以Robotaxi业务为核心,打造开放式的商业智驾出行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车企纷纷布局的同时,小鹏和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也有进场的苗头,Robotaxi顿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赛道越来越拥挤

  由于相关监管一直没有放开,此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Robotaxi这条赛道上,只有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和驭势科技等这些科技公司在苦苦支撑。有一些在等待商业化进一步落地的过程中,还无奈选择了与车企共同开发L2以及同时布局更容易实现的Robobus(自动小巴)和Robothuck(自动卡车)等。然而,终于等来政策、迎来春暖花开的它们,也等到了更多的“玩家”入局。

  9月13日,特斯拉投资者关系主管马丁·维查(Martin-Viecha)在高盛科技峰会上表示,Model X和S是特斯拉的第一代平台,Model3和Model Y是第二代,而Robotaxi业务将成为第三代平台;同一天,外媒报道称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Cruise计划在90天内将Robotaxi业务拓展至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两地。对此,Cruise首席执行官凯尔·沃格特(Kyle Vogt)表示,在奥斯汀和凤凰城最初将只投入少量的自动驾驶汽车,“带来一定的营收”,并计划于明年扩大业务规模。

  国内车企同样开始了积极布局。除了曹操出行和吉利汽车以外,8月15日,上汽集团旗下的享道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的B轮融资,并提出将与Momenta联合布局打造Robotaxi产品;广汽集团也在2022半年报沟通会上表示,旗下的如祺出行正在与一些自动驾驶公司合作,推进Robotaxi车辆的投放和示范运营落地,2022年下半年将在广州开启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车辆混行运营。

  与传统车企一样,造车新势力也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开始筹谋并展开了行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在今年下半年电话会议上透露,小鹏汽车将开始探索Robotaxi业务,通过Robotaxi在泛化场景的运营,测试小鹏汽车相关软件在整个城市中行驶的闭环,从而提升自动驾驶算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7月19日,小鹏汽车注册了“XPENGROBOTAXI”、“小鹏智航”等商标,打响了造车新势力入局Robotaxi业务的第一枪。天眼查数据显示,8月3日,蔚来在烟台成立了销售服务公司,业务范围就包含网约车经营。

  车企入局是敌是友?

  那么,对于一直守在这个战线的科技公司来说,整车企业入局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实际上,从现有的公开资料来看,大部分车企都不是“孤身奋战”,而是借助自身的网约车平台,采取合作的方式来推动相关业务。主要采取三种合作模式:第一,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战略合作,前者提供车辆,后者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改制完成的Robotaxi由自动驾驶公司测试使用;第二,自动驾驶公司以战略合作或投资的形式与网约车平台绑定。网约车平台母公司提供车辆,自动驾驶公司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改制完成的Robotaxi放在网约车平台测试运营;第三,车企自有的网约车平台仅提供接口,自动驾驶公司将自有的Robotaxi接入测试运营。上汽选择的就是第二种模式,主要提供飞凡MARVELR车型,由Momenta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提供智驾数据监控平台,享道出行则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享道Robotaxi。

  不过,车企也并非只选择其中一种模式,为探索更多可能性,往往更愿意“多管齐下”。例如曹操出行分别与小马智行、元戎启行合作探索Robotaxi业务。一方面,曹操出行平台引入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即北京地区的用户通过曹操出行App“自动驾驶”专属入口就可预约小马智行的Robotaxi服务;另一方面,曹操出行通过提供车辆的方式与元戎启行合作。由吉利提供几何A和东风E70车型,元戎启行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Robotaxi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自动驾驶公司、网约车平台还是整车企业,想要独自揽下所有的活比较“吃力”,因此采用多方合作的模式更加现实。在合作中,科技公司可以提供自动驾驶相关的核心技术,出行平台不仅拥有网约车市场及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且背后还有车企强大的资源优势,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能达成共赢。即自动驾驶公司可以形成数据闭环,同时减轻资金压力;车企深度参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前装量产过程,为本品牌车型打造差异化的自动驾驶功能;出行平台借此打开市场新局面,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大挑战:政策、技术、成本

  有预测称,到203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将达10.5万亿元,其中Robotaxi、Robotruck、智能驾驶Tier1(一级供应商)3个市场均超万亿。汽车咨询服务机构HIS也提出,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将达2.25万亿元,其中Robotaxi占比将达60%,规模将达1.3万亿元。然而,在美好的未来到来之前,Robotaxi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难题,即便是在整车企业入局的情况下,现状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

  最突出和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政策监管。尽管在今年4月,北京率先开放全国首个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实现了“主驾无人、副驾驶配备安全员”的运营方式。8月,重庆和武汉两地又发布了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允许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但对于企业来说,有限场景内的示范运营依旧难以通过获取大量数据来完善处理长尾场景,从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剩下的10%的难题。

  其次是技术。近日发布的《2022中国Robotaxi行业研究报告:探寻规模化商业落地之路》(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如今的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已经可以处理交通路况90%的常规问题,但剩下的10%影响巨大,且导致自动驾驶系统退出的原因复杂多样,预计完全解决各类型开放场景的Corner Case(边界情况)难题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未来在技术不断打磨成熟的前提下,还需要在政策放开后得以扩大运营区域并提升运营车辆数量,才能为消费者带来不输当下网约车的乘用体验。”《报告》如是说。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成本。此前,对于Robotaxi的运营方来说,车辆的购买费用和改装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随着车企的加入以及改装所需零部件逐渐实现国产化替代,在成本投入方面能够实现较大幅度地下降。不过,目前还存在制约Robotaxi成本下降的其他关键因素——安全员。《报告》指出,在技术无法保证绝对安全、法律条例尚未清晰规范的情况下,安全员将是Robotaxi试运营的长期必备条件。而配备安全员的Robotaxi运营成本甚至高于传统网约车运营成本,再加上车队推广运营、高精地图的更新或订阅等,现在Robotaxi还很难谈盈利。

  “Robotaxi赛道起步早、融资多,但商业化与量产落地的进度远落后于辅助驾驶软硬件量产上车的进度,目前仍停留在个别城市限制区域内的运营试点阶段。”不过,《报告》表示,随着行业参与者从各自角度出发,或通过技术和产品的打磨,或通过生态和模式的创新,或通过政策和标准的制定,正推动着自动驾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稳步前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Robotaxi这一自动驾驶的终极应用场景将真正走进、融入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未来数智化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报记者 施芸芸

《 中国汽车报 》(2022-09-26  016 版)
责任编辑:张丽艳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