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高层闭门会 中外大咖论道,共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

发稿时间:2025-03-27 10:01:00 来源:宿迁网 中国青年网

  3月25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Euro NCAP主办的2025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国际交流会暨Euro NCAP 技术研讨会(中国站)高层闭门会在重庆召开。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Global NCAP、Euro NCAP、ANCAP、Latin NCAP 、KNCAP、Bharat NCAP、 ASEAN NCAP等全球NCAP组织,以及来自一汽、长安、上汽、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赛力斯、理想等主流车企的领导和技术专家出席会议。中国汽研高管王锐出席会议并总结,中国汽研汽车指数首席专家赵会主持会议。

  思想碰撞,共话汽车安全技术创新与国际协同 

  本次会议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创新与国际协同”这一主题,旨在汇聚全球汽车测评领域的智慧和力量,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时代所面临的新的安全问题,展望汽车安全技术发展趋势,探讨汽车安全测评标准国际协同创新与互认机制,推动全球汽车安全技术融合发展,服务各国消费者更安全的智慧出行。

  会上,中国汽研标准指数中心主任许伟作了题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测评技术实践与国际合作思考》的主题报告。他表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了大量创新技术,对其开展安全测评,有助于引导车企不断提升产品安全性能,同时也为消费者选车用车提供权威参考。中国汽研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测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愿意与国际同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测评技术的进步,为全球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中外嘉宾围绕“面向未来交通的汽车安全技术展望”、“测评标准联合研究及互认如何实现国际协同发展”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现场互动氛围十分活跃。嘉宾们表示,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的深度变革,安全技术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要聚焦突破智能化、电动化、低碳化共性技术瓶颈,建立“技术共研、场景共享、数据共享”机制。在主被动技术安全方面,围绕整车碰撞场景开发、VRU安全保护、事故场景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在智能驾驶方面,聚焦高阶智能驾驶、AI智能座舱、网络与数据安全等开展联合研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聚焦攻关高压电平台、车载动力电池安全状态评估等测试评价关键技术;同时拓展各方在商用车测评以及绿色低碳测评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和合作。在探索推动汽车测评标准的协同创新与互认方面,希望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持续探索推进全球更多NCAP测评体系与中国测试规程在汽车主被动安全、智能驾驶和绿色低碳领域的标准协同创新和互认,推动国际新车评价体系在国内的影响力,同时有效降低汽车企业全球化合规成本,让更多的中国车企适应、响应国际测评标准,也彰显“安全无国界”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中国汽研高管、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锐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此次闭门会不仅是中外行业同仁碰撞思想、洞察趋势的舞台,更是推动多方协作、共谋发展的沟通平台。面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局,

  建议从三个方向开展国际合作:一是聚焦突破智能化、电动化、低碳化共性技术瓶颈,建立“技术共研、场景共享”机制;二是持续探索推动汽车测评标准的协同创新与互认;三是打造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交流生态。中国汽研也将以此次会晤为起点,将“合作方向”转化为“成果清单”,共同定义未来汽车安全的全球坐标。

  全球新车测评体系专家走进中国汽研,见证测评技术创新实力 

  会后,全球新车测评体系专家先后参观了中国汽研汽车安全技术中心、智能演示试验场,并观摩了相关试验演示。

  在中国汽研汽车安全技术中心,国际专家们参观了避障车、蜂窝铝、人体模型以及前倾量设备等目标物。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这些目标物的功能和用途,这些目标物都是中国汽研自主研发,如中国体征人体数字模型AC-HUMs 50th男性模型,为国内首创。随后,专家们参观了假人间,目前汽车安全技术中心有各类型假人近80个。

  在智能演示试验场,专家们参观了三轮车、轻卡、波形护栏等目标物,以及自研驾驶机器人、小平板、大平板等设备,这些目标物是中国汽研以中国城市道路上常见的交通参与者种类为基础,尺寸参考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综合考虑真实交通参与者的视觉几何结构、雷达反射特性,以及软体目标物的使用场景,自主研发的系列化新型中国化软体目标物,其中,轻卡是行业首个轻型卡车目标物。随后,专家们观摩了多目标物协同AEB测试。专家们对中国汽研一流的硬件设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严谨的测试流程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转变,构建全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评标准国际协同创新与互认机制至关重要。未来,围绕全球汽车前沿技术,中国汽研将搭建更多国际化技术创新交流与协作平台,联合国内外汽车测评领域多方力量,助力汽车强国建设。

责任编辑:ZER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