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9月的支持政策后,汽车业再次喜提新一轮“一揽子金融政策”。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齐聚国新办发布会,重磅推出包含三大类10项措施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显示出我国加强超常规逆周期宏观调节的政策导向。
在最新发布的10项措施中,除了力度空前的降准降息齐发外,还专门提到了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至0%,无疑给“反内卷”的汽车行业减轻了一定的资金压力,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和竞争方向,更释放了稳市场、稳预期、稳就业、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汽车业迎来更宽松的金融环境
对于此次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央行解释称,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球金融市场近期也出现较大波动,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适当提供长期流动性,以保持流动性合理,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揽子金融政策’对汽车业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能够缓解整车企业、供应链企业、经销商等产业上下游企业短期资金紧张的局面。”花生好车董事长陈鹏云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强有力的降准为汽车行业提供了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缓解了资金压力,从而稳定汽车业从研发、制造到市场销售、服务各个环节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影响是让企业融资变得更容易,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消费者购车贷款成本降低,进一步刺激汽车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还激发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的活力,推动其加大汽车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同时助力汽车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陈鹏云进一步指出,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至0%,意味着这类企业可用于放贷的资金增多,能够扩大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成本,盈利能力增强,而且提升了它们支持汽车行业发展的能力,使其有动力探索新业务,有利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去年以来,汽车市场从“卷”价格、“卷”配置到“卷”金融,不仅车企,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也愈发沉重,不少车企限时推出多年期零利息、超低首付的金融产品争夺客源。汽车金融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汽车金融公司降准后,对丰富产品供给有一定推动作用,最直接的便是金融产品的利率可能进一步降低,产品种类也会更多元,采取金融方式比全款购车更具吸引力。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释放消费潜力
在采访中有专家指出,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不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在央行开立的准备金账户不能用于清算,清算职能由开在银行的同业存款账户实际承担,其货币创造机制与银行有本质不同,对此类机构大幅降准是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重要举措。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央行的存款,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理解为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按照存款准备金定义,其不仅要承担保证客户提取存款的责任,还应该兼顾资金清算的需要。因此设置一定的存款准备金率对汽车金融公司来说,并非多此一举。
记者从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了解到,目前,汽车金融公司的传统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贷款、资本金注入、吸收股东定期存款以及发行债务工具等。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相较于原办法,新办法拓宽了汽车金融公司资金来源渠道。根据行业调研,71.43%的汽车金融公司认为该项修订有效拓宽了汽车金融公司吸收存款的对象范围及存款类型,有助于汽车金融公司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自身负债结构。
按理说,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正需要存款准备金来防范风险,但此次调整将汽车金融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降到0%,又是何种考虑?
今年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了答案。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其实,去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也曾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因此,可以将汽车金融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降到0%看做是为应对经济环境下,“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手段之一。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汀认为,设定将汽车金融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降到0%的目标,主要还是为了提振市场。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属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以降低存款准备率可以释放的流动性资金比较有限,这和防范风险并不冲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金融分会副秘书长周伟告诉记者,背靠汽车厂家的汽车金融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自有资金,因此基本可以做到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当前汽车金融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业务量不足。因为汽车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于本品牌经销商和购车客户,所以本品牌车如果卖得不好,那么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也会降低,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营压力。降低汽车金融公司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出国家对产业的支持态度,能够减轻金融公司资金的压力,利于释放资金流动性。
有助于缓解缺业务、缺客户的矛盾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在2020~2022年期间,我国新车金融渗透率持续攀升,至2022年已达58%。2023年,新车金融渗透率出现2个百分点的回落,2024年再次大幅攀升,至69.1%。
周伟表示,汽车行业是提振消费市场的顶梁柱,汽车金融渗透率大体呈现了走高趋势,金融工具的应用和所提供的服务对汽车消费来说越来越重要。不仅倾向于金融方式购车消费者越来越多,汽车金融对经销商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盈利业务之一。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汽车经销商新车收入占比有较大幅度下滑,而金融保险业务收入占比相对大幅提升,从3.6%增长到5.9%。与此同时,金融保险业务的利润占比也大幅提升,从2023年的24.7%增长到2024年的38.0%。金融渗透率逐步提升,主要是因为厂家金融政策加码,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汽车消费金融业务。另外,新车销售优惠与消费金融挂钩,也是推动金融渗透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周伟表示,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降准可以降低资金负担,有利于开展本品牌销售,公司可以放开手脚做业务。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前在“两新”政策的加持下,汽车厂家补贴和银行高息高返等优惠力度空前,消费者买车已经相比之前省了不少钱,降准还是重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传导到消费端,消费者的感受可能不太明显。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降准可以促进汽车金融公司释放出额外资金,有助于其推出更多优厚的汽车金融方案,吸引更多汽车经销商和消费者参与信贷消费购车。
在Auto Finance研究创始人刘健看来,降准的目的是扩大货币的流动性,为了刺激消费。不过具体到汽车金融导向,对汽车金融公司的影响不会很大。
首先,从汽车金融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看,2023年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为8%,东风日产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存款准备金率是14.4%,均高于央行规定的标准。
同时从贷款和融资情况看,今年前4个月汽车金融公司发债规模同比降低了20%以上。综合上述两项数据,说明汽车金融公司并不缺钱,而是缺业务、缺客户。
刘健告诉记者,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快速提升,占到市场总销量的将近一半份额,但25家金融公司背后的主机厂大多以销售燃油车为主,几乎没有享受到市场红利。另外,商业银行从房地产转战汽车市场,推出高息高返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经销商和消费者,对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从去年25家汽车金融公司的盈利情况看,仅个别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大部分公司的净利润大幅下降。
本次针对汽车金融公司降准,意在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但更多是在表明中央稳经济、稳企业的态度。因为从汽车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看,绝大部分都在大幅下降,公司债务压力不是主要风险,主要风险在于还款不良率的大幅增长。
让B端和C端共享市场蛋糕
杨汀表示,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可以增加这两类公司的可用资金,并降低负债成本。两类公司的共性是都属于设备融资机构,汽车金融公司专注于为汽车提供融资,金融租赁公司的服务范围更广泛,也可以为除汽车以外的设备提供资金。所以,降低这两类机构的准备金率,意在提振汽车行业和其他设备制造业的消费需求。
比如存款准备金率归零后,两类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增加,可用于开展更多消费金融业务。同时,该政策可缓解对高成本融资渠道的依赖,进而降低资金成本。
她指出,降准对消费者和车辆租赁企业的好处取决于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策略。降低准备金率相当于监管部门给这两类机构分了一块“蛋糕”,接下来,要看这两类机构要怎么将这块“蛋糕”分配给购车消费者和车辆租赁企业。理论上讲,好处可以体现为消费信贷额度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在现实层面,消费者受益的形式可能会更丰富一些,比如可以享受更多的“低首付”、“低利率”的购车方案;有更多的多元化产品来满足需求。对于车辆租赁企业的好处则可以体现为扩充车队规模、加速车辆更新等方面。
此次出台的政策显示出,监管部门希望提振制造业设备(包括汽车)的消费需求。提振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提供消费金融,而融资租赁则是当前消费金融的主力。对于汽车行业,融资租赁更是促销的重要方式。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24年期融资租赁应收款将近160亿元,占长期应收款(包含一年内到期)的90%。可见融资租赁在汽车消费金融领域的重要性。所以,尽管预计降准政策在释放流动性上的效果有限,但这表明监管部门已经发现并认可融资租赁在汽车销售、设备销售领域的重要作用,并愿意提供政策支持,这也是未来发展汽车租赁、设备租赁的良好基础。
刘健则指出,近年来政府针对汽车金融政策调整的整体思路是松绑,无论是允许“零首付”还是降准,都可以帮助汽车金融公司开拓业务空间,后续延长贷款期限的可行性也在研讨中。需要注意的是,加强行业监管的趋势没有变,高息高返政策可能会收紧。而真正要解决中国汽车产业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从源头调产能,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要解决盈利问题。产业上游的问题理顺了,汽车金融乃至整个汽车流通体系才能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