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中国汽车“德国造”时代近了?

发稿时间:2025-05-13 09:39:00 来源:中国汽车报 中国青年网

  日前,一则中国车企布局海外的重磅消息在坊间传开:据欧洲某汽车行业媒体报道称,奇瑞汽车正与大众集团围绕位于德国本土的大众奥斯纳布吕克工厂收购进行谈判。

  40多年前,大众汽车落户上海,拉开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大幕,也点燃了中国汽车梦。而今奇瑞汽车欲收购大众德国工厂,不仅是中国车企海外布局的又一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崛起的缩影。

  作为中国资深的汽车出海先行者,奇瑞汽车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去年,奇瑞汽车与西班牙EV Motors公司在西班牙组建合资公司,成为首个真正在欧洲拥有整车生产基地,并实现量产的中国车企。而此次收购大众工厂一旦成功,奇瑞将进一步扩大和稳固其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同时中国车企也将首次实现在欧洲汽车工业腹地的本地化生产。

  这次收购不仅限于资产层面的交易,而是标志着奇瑞全球化战略境界的再次升级。将生产线渗透到德国,从眼下看,可以巧妙规避关税壁垒;从长远看,贴上“德国造”标签的奇瑞,品牌溢价能力和全球市场竞争力将得以重塑。如果这次收购成功,将改写中欧汽车产业格局,而中国车企也将以实际行动证明,如今全球汽车产业的话语权已经不可逆转地“东移”。

  两年前,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放言:“奇瑞新能源要不客气了。”两年间,奇瑞用行动印证了“不客气”的岂止是新能源领域,从海外战略布局到智能化探索,奇瑞的产品和技术已全面开花。

  这背后是多年积淀炼就的真功夫和硬实力。今年4月,奇瑞发布了全球混动技术、全球混动技术标准宣言并公布奇瑞混动技术开源计划。从技术到标准再到开源计划的一系列发布,标志着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混动技术正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跨越。无疑,持续积累的技术创新实力,为奇瑞注入了“不客气”的最强底气,为奇瑞扎实推进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技术创新到标准创新,再到生态重塑,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奇瑞的创新组合拳打得风生水起。用中国创新和中国标准撬动全球,是奇瑞的“野心”。奇瑞正在通过全球混动战略将这份“野心”变成现实:基于全球用户需求,从性能到节能打造“好混动”的全球标准;在安全层面,坚持全球研发、恪守全球标准、完成全球验证;向全球共享混动开源计划、倡议共筑中国混动技术共同体……

  站在实力的基础上看,奇瑞收购大众德国工厂不足为奇,毕竟拥有全球核心技术创新优势的“出口一哥”,有足够的“技术本钱”将这一“扭转全球汽车工业乾坤”的事件变为现实。去年底,奇瑞在西班牙合资工厂的首款车型EBRO S700下线。按照规划,未来汽油、纯电、插电式混合动力等覆盖多元技术的产品将相继落地,充分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回看奇瑞出海的这22年经历,也正是中国汽车闯荡海外市场从以低价换市场到以技术换市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从容自信的蜕变史。从整车出海规模的节节攀升,根植海外、当地建厂实现海外产能落地,再到如今以及未来的技术扎根、标准输出和生态重塑,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在凭借实打实的技术创新优势,以反向合资合作的模式“卷动全球”,叩开全球成熟汽车市场的大门。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时至今日,中国车企的海外收购和全球合作,已不仅仅停留在“重金收购”和“引进技术”层面上,多元核心技术的反向输出正在成为新一轮中国车企全球化的主流。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到全球产能布局和技术输出,这“一来一回”中,彰显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在百年变革中不可逆转的崛起。

  显然,凭真功夫向全球汽车产业输出更多行之有效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才是中国汽车全球化之路的正道。王璞《 中国汽车报 》(2025-05-12  002 版)  

责任编辑:张丽艳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