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汽车频道 > 新闻 >>  正文

整零绑定性是基础 产品多元化是契机 独立商用车车身行业发展或更进一步

发稿时间:2021-02-05 10:06:00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中国青年网

   2020年,在全球汽车市场低迷的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力挽狂澜,特别是以重型卡车为代表的商用车销量逆势上扬,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商用车销量达到513.3万辆,同比增长18.7%。在商用车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一个车身细分领域——独立商用车车身行业浮出水面。

   “随着市场的发展,独立商用车车身企业的份额预计会逐步提高。”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原院长、硕士生导师常治斌教授分享了他的行业观察。

   ■需求变化赋予了更大空间

   据介绍,我国90%以上的商用车车身由整车企业的附属车身制造厂(即整车企业自造车身)完成制造,约不到10%的份额由独立商用车车身企业贡献。

   常治斌告诉记者,一款商用车的生命周期在20年左右,一款全新车型经过开发投放市场后,一般认为1~3年为市场培育期,3~8年为快速增长期,8~15年为平稳发展期,15年以后为衰退期。随着消费者个性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除了看重产品的经济性外,对于车辆外观及驾驶室的舒适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电控自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日新月异,也赋予商用车更多的内涵。需求的变化,导致商用车产品多元化,整车企业不太可能依靠单一车型参与市场竞争。而随着产品的多元化,它们有望与独立商用车车身企业合作设计开发,并由后者完成生产制造”。常治斌认为。

   据悉,商用车车身制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整车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在整车设计、动力技术研发、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在保留主打车型车身的基础上,对于细分市场车型的车身生产则选择交由专业车身企业完成。

   常治斌还补充道:“商用车企业与独立车身厂商合作开发细分市场产品,可以有效降低模具通用性差的风险。此外,细分市场产品的特点是紧随需求,紧跟潮流,对于设计开发的时限要求较高。独立商用车车身厂商与整车企业合作开发,可以提高效率,有助于整车企业把握市场节奏。”

   ■助力车企降本、提质、增效

   作为生产资料,商用车的性价比一直备受用户的关注,整车企业也不断在降低成本方面做文章。

   在常治斌看来,商用车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与独立车身厂合作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整车企业自己开发、制造细分市场产品车身,成本很有可能高于向独立商用车车身厂采购的。他向记者分析道:一是商用车企业新推出一款细分市场车型,如果自建配套的车身产线,很可能因为产量小导致成本高,而独立商用车车身厂可同时为多家整车企业提供配套,有效化解了产量小导致成本高的问题;二是整车企业建设车身厂的固定投资加大,大型独立商用车车身厂有自己的模具厂,模具开发费用相比较低,因此固定投入的成本要低于整车企业;三是通用切换成本高,整车企业的一款模具开发出来后,就成为其专用模具,如果对应车型没有上量,产品所需负担的固定投资摊销成本大,而一般来说独立车身厂专供车身,模具通用性较好。

   记者还了解到,商用车与乘用车车身区别明显,投资逻辑也明显不同。商用车一般由车身系统、车厢系统、底盘系统、动力系统几大部分组成。整车企业旗下的厂家承担系统集成的制造,也有一部分由其他厂商制造,整车企业最后进行集成总装,供应商的集成度相对高。而乘用车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一般会有多家供应商可供选择、替代,而独立商用车车身厂通过和整车企业联合开发,一开始就锁定客户并成为其一款车型的惟一供应商,后期被更换的难度较大,使其和整车企业的黏性高,形成战略互惠关系。此外,乘用车与商用车车身市场的增长逻辑也并不一致。乘用车市场增长主要依靠总体市场的增长,而鉴于商用车市场整体销量规模较为稳定,独立车身厂未来的增长,将主要依靠存量市场的结构变化。“降成本、提品质、增效率,是商用车车企与独立车身厂的共同选择。”常治斌强调。

   ■前景可期但也面临挑战

   目前,行业内具备一定规模的独立商用车车身厂较少,主要包括正和汽车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十堰方鼎汽车车身有限公司、湖南同心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等。

   “经过多年发展,一批实力较强的独立车身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与整车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具备了与整车企业共同开发的能力,也促使后者将更多车身开发与生产转移给独立车身厂。”常治斌解释说,独立商用车车身厂与整车企业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商用车企业一旦选定了独立车身厂开展合作,中途想要变更较难。首先是知识产权的制约,如果与整车企业联合开发,许多专利和知识产权属于独立车身厂,切换供应商面临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二是资金方面的制约,因为商用车车身厂的投资巨大,除了生产工厂外,还需要专门的模具,动辄几亿元的投入;三是时间方面的制约,切换一个配套的车身厂,承接方需要重新匹配生产能力,重新开模具需要很长时间和较大成本;四是风险较大,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切换车身厂可能会导致时间、交期、质量等各方面的未知风险。“因此,商用车企业一旦与独立车身厂形成合作关系,没有必要切换。”他表示。

   虽然独立商用车车身厂具备一定优势,但整个行业也面临挑战,常治斌认为:“一是资金投入,独立车身厂能否跟上产能扩大的需求;二是利润压力,商用车产品上量存在风险,而只有上量才能摊薄成本;三是面对不同客户、不同产品的平台通用率,需要有足够多的客户支撑;四是要通过整车企业在产品设计、质量成本、产能和交付能力等方面的考量。”

   “以商用车主要构成的载货车为例,车身成本能够占到整车售价的10%左右,在目前商用车市场规模下,独立车身厂面对的市场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常治斌表示,独立商用车车身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张丽艳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