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汽车频道 > 新闻 >>  正文

发动机与“三电”成汽车召回主因

发稿时间:2021-03-31 10:54:00 来源:中国汽车报 中国青年网

  随着召回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召回数量的上升,人们对汽车召回的认识逐步成熟,汽车召回也已经成为常态。2021年刚过去不到3个月,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已经累计召回汽车约350万辆,超过2020年全年召回数量的一半。目前,我国汽车召回整体情况如何?产品缺陷主因何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0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通告显示,2020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199次,较上年减少10.8%;召回车辆678.2万辆,较上年增加3.9%,单次召回的汽车数量明显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因“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缺陷导致召回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也在增加。

  汽车消费类投诉逐年增多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20年,我国汽车总产销量分别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比均超过5%;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4%和4.0%。截至2020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2.8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8%,比上年增长29.2%,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

  但在汽车产业持续发展、保有量增加的背后,也有不和谐的声音。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汽车类投诉(含零部件)比上年增长1.6%,质量和安全问题占汽车投诉总量的25.5%。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费者提供的汽车产品缺陷线索37377条,涉及发动机总成(占28.5%)、车身(占19.5%)、传动系(占19.4%)、电气设备(占14.1%)等。

  发动机与制动系是召回主要源头

  从涉及总成看,发动机、制动系是主要缺陷产生部件,占总召回数量的80.6%。其中,因发动机相关缺陷召回58次,涉及车辆440.4万辆;因制动系相关缺陷召回17次,涉及车辆106.8万辆;因电气设备缺陷召回38次,涉及车辆41.9万辆;因气囊和安全带缺陷召回24次,涉及车辆32.6万辆。

  车企方面,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因燃油泵制造问题,于2020年5月和12月先后两次召回多款车型共计186.3万辆,是2020年因同一类型缺陷召回数量最多的。此外,丰田、雷克萨斯、广汽三菱、长安马自达等也进行了召回,原因是燃油泵隐患可能导致车辆中途熄火。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上述品牌本身不值得信赖,之所以如此多日系品牌卷入召回,是因为召回的车辆采用的燃油泵均来自日本电装公司。这和此前高田气囊导致2016~2018年大规模召回是一个类型,都是零部件通用之祸。从2020年的召回信息来看,因气囊问题召回的车辆依然有,但已经很少了。

  市场监管总局指出,从缺陷原因看,因制造原因召回137次,涉及车辆420.8万辆;设计原因召回62次,涉及车辆257.4万辆。从缺陷类型看,因标准符合性问题召回21次,涉及车辆81.7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12.1%,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应当引起生产企业关注;因不合理危险问题引发的召回共178次,涉及车辆596.5万辆,是引发召回的主要原因。

  新能源车“三电”问题突出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1173例,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的49.4%。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共出现了45次召回,涉及车辆35.7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5.3%。其中,因“三电”系统缺陷召回11.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召回总数量的31.3%。为此,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单位,加严新能源汽车事故主动报告制度,加大缺陷调查力度,开展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风险预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特斯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德国等地也是质量问题频现,刹车失灵、自动驾驶失速、电池起火等各种故障导致不少粉丝“脱粉回踩”。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央网信办、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针对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2019年以前,新能源汽车一旦自燃就很容易冲上热搜,那时因动力电池问题召回的新能源汽车占绝大多数。随着技术进步,除了“三电”系统,新能源汽车其他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部分特斯拉Model S、特斯拉Model X和理想ONE车型召回的原因,是底盘悬架等问题。

  新技术推动召回方式不断创新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发展,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汽车召回的原因也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展到了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不少车企往往会针对车辆软件问题进行OTA升级,但大多不会上升到召回层面。例如,2020年理想汽车曾多次进行OTA升级,引发舆论质疑,直至2020年11月,理想汽车发布致歉信,并宣布启动召回而非“硬件升级”。

  对此,2020年底,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规范OTA技术在召回中的应用。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表示:“虽然我们鼓励企业用OTA的方式实施召回,但不能用OTA的方式逃避召回,或者替代召回。”今年3月,因通信模块软件问题,奔驰宣布召回逾260万辆车,很大一部分不需要返厂维修,OTA升级即可。

  进入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针对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召回监管方式,建立运行数据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工作机制,推进智能汽车OTA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智能车辆安全自我评估和事故报告制度,适时启动沙盒监管。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会同生态环境部加快《机动车环境保护召回管理规定》立法进程,建立机动车排放缺陷线索收集、分析和缺陷识别技术支撑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生产链、制造过程复杂,召回原因也多种多样。召回次数多的车企并不意味着其产品质量差,而召回次数少的车企也不一定产品质量更好,最重要的还是品质把控和对消费者负责。正如肖凌云曾在去年一次论坛所说,当前的汽车召回问题,56%是受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缺陷调查工作所引发的,即被动召回,这说明中国很多汽车企业依然不能积极主动履行召回责任。他也希望企业在发现汽车有缺陷时能主动作为。本报记者 张冬梅 《 中国汽车报 》(2021-03-29  015 版)

责任编辑:张丽艳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