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汽车频道 > 新闻 >>  正文

阿维塔添增程,看六小龙如何对抗销量焦虑

发稿时间:2024-06-14 09:2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青年网

  “今年下半年,阿维塔的产品矩阵将覆盖到增程领域。”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透露,“今年三季度,阿维塔07将正式上市,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选择,到今年年底还将发布三款车型,均包含纯电和增程。”

  成立之初,阿维塔将自身定位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全球品牌,通过聚合了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各自在整车研发智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智慧能源生态领域的优势,深度整合三方资源,携手共创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HN,构建一体化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的加持下,阿维塔被寄予厚望。然而,阿维塔的销量远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2023年阿维塔全年累计销量2.76万辆,仅完成10万辆年销量目标的27.6%。今年1月至5月,阿维塔累计销量2.43万辆,完成9万辆年度目标的27.05%。

  财务方面,2023年,阿维塔营收56.45亿元,净亏损为36.93亿元,同比扩大83.22%。2020年以来,阿维塔四年累计亏损已近80亿元。

  “在亏损加剧、销量低迷的情况下,阿维塔已开始从车型产品层面进行转变,在纯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更多动力形式的产品。”有分析指出。

  有行业资深媒体人士打趣道,“面对销量焦虑和市场需求,阿维塔也不得不‘电改油’”。

  作为东风集团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早在发布第一款量产车FREE时,便提供了增程电动版与纯电版。

  不止岚图和阿维塔,“智己首款增程车型计划在明年1季度发布,新车将是一款SUV,对标理想 L7。”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该增程项目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立项,第一款车想用SUV的定位快速收割市场。"

  对于这一消息,智己汽车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假信息!”

  此前,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智己的第5款车型采用增程式动力。”在刘涛看来,“未来3-5年增程式车型是很有机会的,智己正在规划中大型尺寸的MPV和SUV方面的市场机会和技术路线。”

  有趣的是,释放出有关增程产品消息的阿维塔、岚图和智己,依然如期公布了各自的销量数据。相比之下,同为汽车集团打造的“创二代”新能源车企,红旗新能源、极狐和昊铂,既无销量信息,也无增程消息。

  数据显示,5月,阿维塔、岚图和智己的销量分别为4569辆、4521辆、4251辆,同比分别增长163%、50.55%、111.6%;前5个月的累计销量分别为24348辆、24869辆、17252辆,同比分别增长170.77%、101%、121.66%。

  另据一汽红旗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红旗零售销量3.08万辆,同比增长33.8%;前1-5月,红旗累计零售销量达15.68万辆,同比增长26.3%。”

  从目标进度来看,今年前5个月,阿维塔、岚图和智己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27.05%、24.87%、14.38-13.27%。尽管三家车企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小的增幅,但离今年所设定的目标却还有很大的差距。

  岚图汽车CEO卢放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坦言,“我们的量或者形象也好,可能还不如理想等公司,还没有达到市场上真正期待表现的结果。”

  在卢放看来,“如果我们要想获得一个真正很好的市场结果的话,在当前存量市场竞争还比较残酷的情况下,整个体系必须要完成向TO C的转型。当然这里面不仅是思维意识上的,包括流程、制度、方法等,包括所有人员的能力,我们要完成战略构建。”

  为了对抗销量焦虑,阿维塔近来也在全面推进人事调整、薪酬调整、渠道变革。

  去年年底,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接替谭本宏亲自出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并承诺:“只要阿维塔需要,长安汽车全力支持阿维塔,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此外,原阿维塔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卓升任总裁,全面负责阿维塔的经营管理工作。

  今年年初,阿维塔管理层总监级以上的管理者集体签署了全新薪酬协议,将管理层的月收入与销量直接挂钩。这一举措旨在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动力,推动阿维塔销量的提升。据透露,阿维塔内部也将年度销量目标从9万辆调整至10万辆。

  “阿维塔还将从直营模式全面转变为经销商模式,”近日有报道称,“阿维塔将仅在北上广等核心城市保留直营门店,目前渠道模式转换已基本完成。”

  此前,陈卓曾表示,阿维塔渠道正在由自营转向他营,保留部分自营渠道,这样可以使渠道更轻、成本更低。“下半年有4款产品在渠道同时开售,届时渠道数量和能力都可以承载新品销售。”(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责任编辑:张丽艳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