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数十万元购置车辆后,却面临无法购买保险的困境,新能源货车车主还能够安心驾驶上路吗?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报道,近期,来自多个地区的新能源货车司机及销售企业纷纷通过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他们在为新能源货运车辆投保商业保险时遭遇了困难。这不仅限于二手车,新车同样面临投保挑战。在某些地区,各大保险公司直接拒绝为新能源货车提供商业险服务。即便在少数可以承保的地区,保险公司也增设了多项强制购买条款,增加了投保的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2024年年初,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财产险公司不得拒绝承保交强险,并鼓励商业险愿保尽保。特别是大型财险公司,被特别要求积极承保新能源车商业保险,以确保消费者的保障需求得到满足。然而,部分保险公司仍然拒绝为新能源货车提供商业险服务。
车主:保费高昂,投保屡被拒
2024年10月,陕西省安康市的梁斌购买了一辆二手新能源货车,主要用于建筑垃圾的清运工作。交车之际,车辆虽已配备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但遗憾的是,商业险的保障却未能到位。梁斌随后尝试联系多家保险公司,希望能为这辆新能源货车投保商业险,但均因车辆类型问题而遭到拒绝。面对这样的困境,梁斌不得不让货车在没有商业险的情况下继续上路运营。然而,不幸在2024年12月5日发生,车辆在一次运营中发生了事故,导致一名工人受伤并需长期住院治疗,梁斌为此已经垫付了高额的医疗费用,达到了数十万元。
梁斌的遭遇并非孤例。近期,央广网收到了多起新能源货车车主的反馈,他们都遇到了新能源货车投保难的问题。考虑到购车成本的高昂,即便没有商业险的保障,这些车主也只能硬着头皮让车辆继续运营,一边拉货一边寻找可能的投保机会。
梁斌表示:“我联系了十多家保险公司,但每家公司都告诉我,他们不能为新能源货车提供商业险,原因是这类车的风险太大。”其中一家保险公司更是直言,交强险是强制的,但商业险并没有强制要求,所以他们可以选择不提供。
与梁斌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北京顺义区的车主刘强。他曾亲自前往某保险公司的服务窗口进行咨询,但得到的答复是,由于新能源货车的出险频率较高,保险公司决定不对其提供商业险服务,甚至连保费都无需计算。因此,刘强最终也只能投保了交强险。不过,后来通过一位保险中介,刘强得知购买商业险并非完全无望,但相应的保险费用和服务费都会大幅增加,初步估算需要约24000元,这比同等吨位的燃油车高出了15000多元。
“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徐工轻卡营销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鑫1月7日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透露,一般新能源车一台15万元左右,但是保费价格一年比一年高,首年最高的保费达到2.5万元,普通的也在1.8万元左右。“司机的购车成本与车辆的使用成本也都在增加,新能源货车一旦发生事故,对车主来说将是一笔难以承受的损失。”
保险公司:新能源货车赔付率高
为何新能源货车车主会遇到投保难的问题呢?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客户经理李岩1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是北京,就连江浙沪地区的新能源货车车主在购买商业险时也面临巨大挑战。核心问题在于,能够承保新能源货车的保险公司数量本就有限,这一市场过去主要由平安、太平洋、大地保险等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主导。另外,与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私家车相比,新能源货车的保险费用更为昂贵,且保险公司设定的承保条件也更为严格。
王鑫向记者进行分析,新能源商用车保险赔付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赔付成本。新能源商用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在整车成本中占比较高,一旦电池系统遭受碰撞,往往需要更换整个电池组,无法进行局部修理,这显著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
技术复杂性。电动汽车的构造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维修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这可能导致理赔过程中出现更多的扯皮和延误。新能源汽车的特殊结构设计,如一体化压铸车身,使得车体受损后的修复难度更大。
数据缺失与责任重构。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样本量有限,缺乏历史数据,使得风险评估与定价缺乏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也改变了责任归属,使得事故定损与理赔流程变得更加复杂。
出险率高。新能源商用车的出险率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尤其是在行驶时间更长的新能源货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中更为明显。这些车辆的出险率和赔付率一直较高,行业综合成本率(衡量财险业务在承保端盈亏的关键指标)一直高于100%。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保)2024年11月披露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该公司承保车辆出险率最高的是新能源营运车,其次是新能源非营运车、燃油营运车和燃油非营运车,其中,新能源营运车的出险率约是燃油营运车的2倍,新能源车辆赔付率约是燃油车的1.4倍。从整个保险行业来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达109%,承保亏损67亿元;赔付率达84%,比燃油车高约10个百分点。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保险赔付流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具体而言,有部分“专业保险理赔人员”利用“低价维修,高价索赔”的手段,协助事故车主获取远高于实际维修费用的保险赔偿,并从中赚取差价作为利润。
专家:制定科学精准的价格政策
对于大部分车主来说,没有商业险的新能源货车上路,就像定时炸弹,给每一个车主家庭都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监管局财险处及财险公司深化对新能源车险经营问题的研判,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包括从增强行业整体能力、优化定价机制、强化跨部门协作等多个维度,探索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此外,为进一步促进新能源车险的优质发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于2024年4月发布了《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提议将新能源商业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范围设定为0.5至1.5,旨在提升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灵活性。同时,鼓励业界探索并推出“基础+变动”的保险产品组合,根据风险状况灵活调整保费,或依据不同消费者的特性,设计差异化的价格策略及调整机制。
“我认为这不利于行业和国家新能源战略发展,物流运费降低情况下,虽然从燃油车切换成新能源车,运营成本低一些,但是上保险难、保费贵等问题叠加,最后司机收入也会随之变低。”王鑫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给出自己的建议,汽车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新能源商用车的产品成熟度,这是解决投保难、保费贵的根本举措。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更精准地评估风险和定价,避免采用“一刀切”式的定价策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副教授李文中表示,短期内,解决新能源货车投保难的问题确实面临挑战。保险公司难以长期承受任何持续亏损的业务,而对于车主而言,高昂的保费使他们倾向于不购买保险。对此,可以考虑利用技术手段来强化风险减量管理,例如,在长途货车上装备智能监控设备,以监控司机的驾驶行为,从而降低道路安全风险。另一种考虑是,根据货车的行驶里程来设定保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