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裁员了!
2月18日,德国知名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制造商大陆集团宣布,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再裁减约3000个工作岗位,这些岗位集中在研发部门,其中德国本土岗位占比将低于一半。
大陆集团还表示,计划在2027年前将研发投入占比降至10%以内。该集团表示,这些措施是公司在面对行业转型和市场挑战时,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01
惊现裁员 “多米诺”
近年来,“裁员”几乎成为大陆集团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关键词。
早在2023年11月,大陆集团称已裁员数千人。《金融时报》2024年8月报道,大陆集团首席财务官Olaf Schick表示,该公司20%的研发基地正考虑裁员或关闭,该公司在过去一年中裁员的2800名员工中,约有一半曾在研发部门工作。
另据大陆集团十年大规模重组计划内容显示,为应对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低迷的影响,大陆集团后续将通过裁员和关停工厂进行应对,预计裁员总人数超2万人,占大陆集团60个国家/地区24.4万总员工的8.1%。
2024年初,大陆集团再次启动了其研究与开发部门的裁员计划,旨在通过提高研发效率,专注于具有高成长性的尖端技术发展,同时降低成本。此次裁员总计影响了超过7150人,高于此前预期,其中包括1750个研发岗位,以及5400个行政管理岗位。大约40%的裁员将发生在德国,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
大规模裁员让大陆集团2024年第二季度收益显著提升,集团销售额为100亿欧元,同比2023年第二季度的104亿欧元,下降4.1%;净利润为3.05亿欧元,同比2023年第二季度的2.09亿欧元,增加46.2%。
Leadership IQ相关研究表明,裁员短期内虽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但未被裁员的员工对未来的不确定,不安和压力会导致离职率增加、工作积极性和组织忠诚度降低,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员工错误增加,最终影响企业提高效率。
图片来源:Tech Xplore网站
02
经营压力下的“瘦身止血”
裁员,往往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最为直观的外在表征。
大陆集团在2019年净亏损12亿欧元,这是其财务表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公司在面对市场变革和内部转型时遇到的挑战。2020年继续亏损,净亏损为9.62亿欧元。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经营困难。
2021年,大陆集团销售额因疫情影响和市场需求变化而下滑了12.7%,大陆集团继续在自动驾驶、芯片等领域加大投资,尽管短期内这些投资未能带来足够的利润。2021年9月,大陆集团宣布调整组织架构,原汽车技术子集团中的车联网及信息、自动驾驶及安全两个事业群解散,重组为汽车子集团中的五个事业群。
2022年,新组织架构正式生效,但公司持续第四年亏损,汽车子集团的盈利能力依然疲软。2023年,大陆集团实现了414亿欧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1%。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25亿欧元,同比增长31.6%,净利润则大幅增长1635%至12亿欧元。这表明战略调整开始见效。
2024年的财报尚未公布,但依然可以看出,大陆集团面临的经营压力还未解除。2024年上半年,大陆集团的总销售额约为198亿欧元,同比下滑了4.5%。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为9亿欧元,同比减少了16.2%,而净利润为2.52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了57.4%。
为此,大陆集团将2024年集团销售额约410亿欧元至440亿欧元的预期,下调至400亿欧元至425亿欧元。三季度后又再次调整为395亿欧元至420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率预计约为6%至7%。这期间,大陆集团的市值也从2018年的500亿欧元,大幅缩水至2025年1月的约130亿欧元。
图片来源:Autoblog网站
03
刀刀裁员,转型步步维艰
利润下滑和市值缩水,直指大陆集团的转型困境。
曾在外资零部件巨头企业任职多年的现苏州海之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全慧分析,包括大陆集团在内的很多外资零部件供应商,“曾经靠着中国市场养活了很多人”。
中国市场在这些跨国企业的营收利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市场的风吹草动直接影响着集团的业绩表现。以某知名外资零部件企业为例,其甚至长期用中国产线的利润弥补其他市场的亏损。
“然而,时代变了”,张全慧指出,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让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改变,终端产品的快速迭代,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型速度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虽然大陆集团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产品开发速度及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远不及国内新兴公司。
大陆集团2023年研发支出在2023财年占到了集团营收的12%,研发费用率相当可观,欲在汽车业务领域投入重金和大量资源以追赶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2024年,大陆集团依然在汽车业务板块投入了大量资源以追赶包括车载高性能处理器、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等智能化领域的浪潮。
但大陆集团的决策机制以集体决策为主,强调每项重大决策都需经过漫长的讨论和审批过程。集团强调信息调研、充分讨论、集体决策和按时间表逐步推进的操作方式。这种机制在转型时期显得尤为缓慢,即便在市场机遇面前,企业的决策流程依然充满了层层阻碍。
时间不等人,在这场全球新能源汽车角逐战中,表面上看是不同车企之间的角逐,但背后却是整个全球汽车供应链迎来新一轮重构。在新能源智能化新时代,大陆集团能否通过不断裁员,守住燃油车时代的辉煌呢?还要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