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不少房地产商便相继释放出对汽车产业的极大热情,纷纷以投资、收购乃至亲自下场造车等方式涌入汽车产业。如今,又一房企成为汽车产业的拥趸。日前,绿地集团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成立新能源汽车出口公司,将依托国际进口博览会资源,构建国际化经营体系,打造百亿元级新能源汽车出口平台。
跨界出圈 二次创业
“‘以二次创业’精神,狠抓重点工作攻坚,努力实现经营止跌回稳、转型快速推进、改革全面突破,奋力开创新的发展局面!”1月20日,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2025年工作誓师动员大会上刚刚明确“二次创业”精神,不久后绿地集团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启“二次创业”。根据规划,绿地集团计划打造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绿地模式”,以“贸易链路打通、国际合作布局、属地化运作”为实施路线图,打造服务国产新能源车出口的国际化经营体系。
实际上,绿地集团此前已先后尝试在诸多领域进行“二次创业”。2015年,绿地集团提出“一主三大”战略,相继尝试跨境电商、电竞、能源、医疗、代建等多个领域,但并未形成多元发展态势。2018年,绿地集团投资6000万元打造电竞小镇;2021年,绿地集团旗下医疗健康品牌“绿地优康”正式启动;2024年,绿地集团和华润电力等企业联手组建能源航运公司,计划2年内达到50万吨运力。
“主营业务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多元化战略成为当下绿地集团改变被动局面的惟一举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称。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绿地集团营业收入增速呈负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连续下滑。根据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绿地集团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10亿~130亿元,亏损较2023年的95.6亿元进一步扩大。2024年绿地集团合同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大幅减少,新增房地产项目储备仅为2个,较往年明显缩水。尽管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尚不乐观,房企仍然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
主业脱困仍需时日,此前的诸多创业又收效甚微,此番入局汽车产业,是绿地集团寻求出路的又一次尝试。2023年,中国汽车总产值达11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接近10%,首次超过房地产行业,成为中国第一经济支柱。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分别达到3128.2万辆、3143.6万辆。庞大的发展体量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得汽车产业成为绿地集团眼中新一轮“二次创业”的不二之选。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转型关键阶段,新能源汽车需求量不断扩大。”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处于领先地位,燃油车也在不断缩小与欧美、日韩的差距,整体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吸引更多企业跨界布局。
造车无门 卖车有道
与“前辈”们不同的是,绿地集团并未直接选择造车,而是进入流通市场,并聚焦海外业务,主打新能源汽车出口。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绿地集团计划依托进博会平台,发挥自身全球贸易供应链配置、海外资源布局及多年来在汽车销售服务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整车出口、海外组装、服务集成等多种方式,在未来3年实现年出口10万辆、年销售规模百亿元的目标。目前,绿地集团已拿下平台首个出口订单签约,将以全球热门车型为主,销往西亚、中东等地区,共计5000辆,总金额约7000万美元,预计单车利润较国内提高15%~20%。
除却搭建海外体系,绿地集团还在同步推进国内汽车销售平台的建设。1月18日,“绿地GX360全球启幕暨宜车城签约发布盛典”在合肥举行。张玉良表示,未来,绿地GX360项目将作为新能源汽车(包括二手车)的出口平台之一,大力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助力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据悉,宜车城整合了新能源汽车展销、新车发布及露营等汽车衍生生活,并涵盖汽车博物馆、汽车文化周边、商业组团配套等全方位功能,并提供汽车贴膜、美容、轻维修、特色改装等用车服务。
据悉,目前该项目已吸引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米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主流品牌集中签约入驻,并成功引入包括安徽首家华为旗舰店、特斯拉首家商场正店等品牌。
实际上,绕过投入巨大的造车环节,主攻销售市场的轻资产模式,并非绿地集团首创。早在2021年,万达集团与中国一汽达成合作,从服务生态、能源生态、会员生态三大维度创新共建红旗用户体验生态。然而,仅仅2年后,万达汽车便无奈更名易主,其65%的股权由红旗经销商接手。万达集团的教训摆在眼前,绿地集团如今能否靠卖车成功呢?
对此,张翔认为,二者卖车的时间节点有所不同。万达集团进入之时,正值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之时,众多资本纷纷涌入,市场一片红海。而如今,集售前、售中、售后于一体又容纳汽车、文化、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汽车商业体正蓬勃发展,绿地集团以“新能源汽车主题商业综合体”入局恰逢其时。此外,在汽车销售上,绿地集团也并非“新手”。早在1998年,公司便在上海登记成立绿地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据绿地集团官网信息,其在全国已开设50余家门店,主要涉及劳斯莱斯、玛莎拉蒂、保时捷、宝马等高端汽车品牌。
另外,二者的销售市场也各有侧重。万达集团聚焦国内汽车市场,而绿地集团则以新能源汽车出口为主,主打国内国外双平台建设。在章弘看来,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内卷严重,专营新能源汽车盈利艰难。新能源汽车出口尚处于蓝海,若绿地集团能够在价格、服务等方面构建差异化优势,此路并非不能走通。
折戟众多 跨界汽车非易事
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跨界”进入汽车行业早已是稀松平常。其中,一向被认为财大气粗的房企对汽车产业尤为偏爱。在绿地集团之前,便有不少房企涉足汽车产业。2016年,万达集团出资5亿元投资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2017年,华夏幸福出资3.3亿元获得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53.4%的股份;2017年,宝能集团投资66.3亿元获得观致汽车51%的股份;2018年,恒大宣布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2019年,富力集团宣布参股华泰汽车……如今这些跨界的房企几乎都是惨淡收场。
在张翔看来,绿地集团选择新能源汽车出口降低了门槛,投资也相对较小,风险更低。但建立出口平台实际上就是打造一个庞大的海外销售网络,要能够充分调用海外资源,与当地经销商、银行等相关方展开密切合作,这对于“非专业出身”的房企而言并非易事。对此,章弘认为,绿地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平台依托进博会资源,这无疑给其出口带来较大优势。进博会长期从事海外出口贸易,有着丰富的海外经验和完善的供应链以及广泛的布局,可以为初试出海的企业在海外打造市场提供支持和指导,在出口业务形式上也会更加多样化。
此外,汽车产业作为重资产行业,需要长时间、巨大的资本投入,携有丰富资金的房企无疑具备一定优势。但众多失败案例也表明,资金并非最关键的因素。章弘表示,若想成功跨界,汽车产业链的复杂程度、技术门槛等要素都要纳入考虑范畴。然而,部分房企进入完全陌生的汽车行业,并未潜心钻研产业发展规律,了解市场发展前景,而是打着“造车”“卖车”的旗号作秀,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每一个跨界者,都要谦逊对待汽车行业,让自己迅速成为行家里手,要了解各个品牌和车型的市场定位,洞悉市场需求,不能急于求成。”章弘说道。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641万辆,同比增长23%;汽车出口额实现显著增长,达到1174亿美元。其中,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加速走向全球。在章弘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仍处于起步阶段,最大的问题和隐患是车企只知卖车而不懂如何打造一个全新的市场。因此,搭建一个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出口平台有其必要性。如今,绿地集团以新能源汽车出口为突破口,看似抓住了蓝海机遇,但仍需要对汽车产业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入了解海外市场的文化和喜好,才能做大新能源汽车出口。本报记者 张奕雯《 中国汽车报 》(2025-02-17 0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