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旭光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话在2025年的车市换新潮中有了更生动的注解。3月25日,商务部召开扩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介绍,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这一数字表明,这波汽车以旧换新已经让“真金白银”的优惠更高效、更便捷地直达消费者手中了,春风化雨的政策红利正悄然改写着中国家庭的出行图景。
近年来,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2025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汽车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补贴标准大幅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今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升级。首先,补贴标准显著提高,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个人消费者可获得2万元补贴,购买燃油乘用车的补贴也提高到1.5万元。其次,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也被纳入补贴范围。此外,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实施以旧换新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按9:1的比例分担补贴资金。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也对整个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更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从消费者角度看,汽车换新带来的获得感更为直接而多元。安全层面,老旧车辆制动失灵、气囊失效等隐患逐年递增,置换新车意味着能为家人构筑移动的安全堡垒;经济层面,新能源车每公里能耗成本不足燃油车的1/3,长期使用可节省数万元开支;舒适层面,智能座舱、空气悬架等配置让驾驶成为一种享受。以旧换新让消费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也成为消费者主动追求品质生活的理性选择。
从产业角度看,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了新车销售,汽车产业正乘政策东风扶摇直上。在政策倒逼下,百舸争流千帆竞,车企纷纷亮出技术底牌,智能网联、三电技术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力争以产品力赢得市场。同时,旧车的回收和拆解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经济和社会角度看,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有效拉动了汽车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减少老旧车辆的尾气排放,提升环境质量。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尽管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部分消费者反映补贴申请流程较为复杂、旧车估值缺少一定之规、部分地区二手车交易市场不规范等。与此同时,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推进,报废汽车数量大幅增加,对拆解企业的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相信随着政策持续优化和各方的共同努力,这些难题终将迎刃而解,汽车以旧换新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