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中国车企“出海”遭遇知识产权围堵

发稿时间:2025-04-01 14:12:00 来源:中国汽车报 中国青年网

  日前,有中国车企在德国接连被Avanci专利池成员Sol IP和IP Bridge起诉。事实上,这一专利诉讼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加速“出海”,海外专利纠纷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车企在欧美市场正遭遇专利围堵。有专家曾指出,专利将是中国车企在海外面临的最大难题。那么,当前我国车企在海外面临着怎样的专利环境?有哪些不足?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破解海外专利壁垒,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防御体系?

  开拓国际市场 专利诉讼难以避免

  “这只是开始,以后可能会有更多车企被起诉。”多位业内人士判断,因为大多数中国车企尚未加入Avanci专利池,随着这些车企在欧洲销量的不断提高,可能会有更多车企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专利是一种商业武器。”在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薛琦看来,随着中国汽车在欧洲销量的不断提高,当地的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都会使用更多方式方法,对中国车企进行围追堵截,专利、知识产权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政府利用关税、反垄断等法律武器之外,民间商业机构也会利用专利等商业手段,阻拦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开拓。从目前的市场状态看,可能会有更多中国车企将面临类似Sol IP和IP Bridge等机构、公司的诉讼或其他形式的围截。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秘书长王军雷表示,中国车企在“出海”过程中正面临全球专利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加剧的挑战。Avanci专利池成员Sol IP和IP Bridge对中国车企的诉讼背后,不仅涉及企业间的商业博弈,更反映出国际专利许可模式的演变。Avanci专利池近年来在欧美市场加大对车企的专利许可主张,诉讼逐步增多,且其成员公司在欧洲拥有多起有利判例,这使得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开拓过程中将面临较高的法律风险。

  北京集慧智佳知识产权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梁岩认为,遭遇专利、知识产权方面的围堵是中国车企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专利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为商业利益服务,专利制度是披着技术与法律外衣的商业规则。”梁岩强调,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过程中,势必会对海外市场既有竞争格局产生冲击。既得利益者通常是行业中技术与市场方面的优势企业,且在当地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专利储备。当他们的商业利益受到影响时,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加以阻止,专利诉讼恰恰是阻止手段之一。随着中国车企在欧洲等国际更多市场销量的增长,必然会有更多的类似诉讼在全球各地不断发生。中国车企需要做好应对预案,这也是中国车企开拓海外市场必须要应对的问题。

  中国车企海外专利布局普遍较弱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量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在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必然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围追堵截。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车企海外专利布局明显不足。王军雷介绍,根据全国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统计,我国头部车企的海外专利总量仅为丰田的1/5,且布局范围远远落后于国际其他主要车企,在欧美等核心市场的防御性专利储备较少,难以有效应对全球化竞争中的专利诉讼风险。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专利诉讼同比增长约40%。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加,专利诉讼方面的风险也在增长。

  同时,我国车企的海外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电池技术、控制执行、车身结构等传统优势领域,而在车联网、人机交互等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方面,专利储备仍较为薄弱,可能影响未来智能汽车时代的全球竞争力。

  更为关键的是,我国车企在海外的专利运营能力普遍滞后,多数中国车企尚未建立成熟的全球专利许可与运营体系,对国际专利许可规则、诉讼策略、谈判机制的理解和应对能力相对薄弱,缺乏主动议价和专利许可的经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容易受到专利诉讼的制约。

  “中国车企在做风险排查时,很多还停留在关注友商的阶段,对一些专利运营机构的关注不足,这就增加了我们的风险。”梁岩强调,应对风险的前提是识别风险,如果风险识别存在较大疏漏,应对根本无从谈起。

  “中国车企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普遍比较滞后、被动,风险防御做得不够。”优智知识产权运营集团首席执行官林俊明指出,中国车企在进行海外布局时,需要采取更主动的策略,主动和相关权利人进行协商、谈判,避免被动应对,甚至因此产生更大的风险。薛琦也表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专利布局是中国车企开拓海外市场前必须准备的粮草之一,中国车企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应做更充足的准备,以提升风险防御能力。

  日前,《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为我国车企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支撑。

  完善知识产权风险防御体系

  王军雷提出,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车企开拓海外市场,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风险防御体系,有效规避侵权风险、降低法律和商业成本。他建议中国车企可以从三方面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御体系的建设:首先,强化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识别潜在专利风险。汽车行业SEP(涉及标准必要专利)诉讼具有跨行业、跨国界的特点,一旦诉讼发生,可能导致高额赔偿、销售禁令,甚至影响全球市场布局。因此,车企应建立系统化的专利风险预警机制,紧密监控专利诉讼趋势及动态,提前研判可能的法律风险;其次,提升许可谈判能力,争取合理许可条件。SEP的许可费用如何计算目前还有争议,尚无定论,许可谈判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企业的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车企应从法律、商务等多方面提升谈判能力,争取合理的许可条件;最后,提前准备应急预案,降低诉讼影响。面对SEP诉讼,车企可以建立“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优化”的全链条策略,确保一旦遭遇诉讼,能快速反应,降低损失。

  梁岩也建议,中国车企在“出海”过程中,可根据商业上的重要程度做好国家(地区)的分级,结合“出海”目标地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在先判例进行国家(地区)二次分级,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在企业内部做好“专利-功能-产品”的对应关系,根据“专利-功能-产品”对应关系进行专利分级,根据出口目标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根据分级和分析结果,综合运用申请、许可、转让的方式,在目标地实现知识产权布局。

  “相比海外成熟市场,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建立较晚,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普遍较弱。”薛琦提出,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中国车企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的意识在不断提升,大家也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但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尤其是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导致车企这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弱,尤其是在应对国际风险方面,需要更多地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增强自身风险防御能力。“海外专利纠纷是现象而不是个案。很大程度上,海外专利纠纷不可避免,但也不是全无办法。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和规划。”梁岩强调,中国车企“出海”过程中,提前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和规划非常必要。林俊明也表示,在国际市场知识产权风险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用更积极的应对策略,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提升风险防御能力。本报记者 王金玉《 中国汽车报 》(2025-03-31  012 版)  

责任编辑:张丽艳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