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期间,除了各大车企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外,中国青年报社“AI青年遇见上海车展”系列活动同样引人关注。4月23日上午,青年潮车体验官在展台体验东风汽车“天元智能”技术品牌,并与负责讲解的人形机器人互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摄
作为2025年国内首个、全球备受瞩目的A级车展,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于4月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
据主办方介绍,2025上海车展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与历届相比参展的国别范围更广,规模再创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索尼、英特尔、Momenta等近5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全面展现汽车产业与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共同勾勒出未来出行的全新蓝图。
漫步2025上海车展,搭载前沿智能化与电动化配置的新车、零部件厂商秀出的“黑科技”、形式丰富的发布会,以及消费者流露出的购车意愿……这些新特点共同交织奏响了中国车市的最强音,“全景式”生动立体地呈现出产业发展的新风貌。
车展“卡位战”提前上演
“与以往相比,各大车企围绕2025上海车展进行宣传和准备的周期更长了。”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志超对记者说,“这表明车企们都希望‘借势’上海车展,在今年上半年抢占市场发展的先机。”
记者注意到,从4月初开始,不少车企都陆续举办新车和新技术发布会,为2025上海车展预热。在4月15日至21日短短七天时间里,沃尔沃、小鹏、鸿蒙智行、阿维塔、捷途、别克等多家车企密集发布新车型,宁德时代、地平线等头部零部件厂商也推出了全新的技术和产品。
在刘志超看来,车展前企业“扎堆”发布新品,提前打响“卡位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当前汽车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营销宣传和新品发布频率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车企利用好上海车展前期的时间,不仅能拉长车展整体宣发的“黄金期”,还能进一步强化品牌和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如今各大车展的销售属性正在增强,在车展前发布新车和新技术并提前释放重要信息,可以更好地吸引目标客群。同时,消费者在车展上选购车时也会更能抓住重点和目标,这对车展期间提升销售业绩有不小的帮助。”
“提前一周左右发布产品,可有效避开车展期间的‘信息红海’,利用媒体预热的‘空窗期’形成独家话题,最终形成更好的宣传效果。”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补充说。
刘志超和张翔的观点也在2025上海车展上得到了印证。展会第一天,在多场新品发布会“唱主角”时,各大车企的销售顾问也已摩拳擦掌——他们有的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详解发布会和车型的重要信息;有的则通过小礼品、小游戏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光顾并留下购买信息。
“车展第一天来我们展台咨询新品信息,并表明试驾和购车意愿的消费者近300人。这样销售效率是日常工作的十几倍。”某合资汽车品牌的销售经理万琳对记者说。
智能与电动发展走向规范化
“2025上海车展上,智能化技术的展现方式发生了较为显著的转变。车企不再用‘L2+级智能驾驶’‘全程0接管’‘解放双手’等概念制造营销宣传话题。而是转而聚焦技术落地、用户实际体验和安全边界界定等领域。”刘志超说,“这种变化既是政策监管发力的结果,也是行业理性回归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领域进入‘价值深耕’的新阶段。”
在2025上海车展前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政府侧的监管背后,是部分车企过度宣传智驾引来的广泛关注。4月17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2025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智驾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企对相关技术的科学传播以及对消费者的教育。只有消费者始终在技术条件允许的边界范围内合理科学地使用智驾功能,才能让智驾持续、平稳地发展。
而在电动化领域,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新安全标准。新国标的主旨是提出了更严格的安全标准,并且增加了新的测试方法。
“在2025上海车展上,不少新能源车企加大了对于‘只冒烟不着火’‘不起火不爆炸’等概念的宣传力度,同时也普及了更多有关“三电”安全的知识。这些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刘志超补充道。
“在2025上海车展这场被誉为‘中国汽车产业风向标’的盛会上,无论是车企们带来的新车与新技术,还是各大品牌在国际化与智能化领域的深度融合,抑或零部件厂商的积极参与,都为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张翔总结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将迎来更精彩的变革与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智能、便捷、环保的出行新体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远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24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