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欧洲电动汽车产业在遭遇美国加税等多重因素压力下,再次迎来令人担忧的消息。
近日,继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破产后,德国动力电池制造商CustomCells宣布破产。无疑,这又给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何如今走向破产
据当地媒体报道,CustomCells成立于2012年,最初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德国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孵化的一家动力电池科技公司,专注于开发高性能电池技术。该公司在德国的伊策霍和图宾根建立了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目前有超过200名员工。然而,在企业破产之际,这些员工现在却要面临失业的风险。该公司已经在员工大会上宣布了破产申请,并向员工说明了接下来的处理步骤。
CustomCells首席执行官表示,“这个决定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尽管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拥有卓越的产品和良好的业务发展,但由于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我们不得不采取这一措施。”他说,曾经尽最大努力希望维持公司运营,并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但仍未成功。感谢员工、客户、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在这个艰难时刻的信任与支持。
作为一家已有13年历史的动力电池企业,CustomCells曾经聚焦高性能定制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飞行汽车、工业设备及航空领域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差异化优势。其核心技术涵盖硅基阳极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开发,曾为保时捷、西门子、宝马等大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2022年,CustomCells曾计划在德国新建汽车与飞行汽车专用电池工厂,目标覆盖eVTOL等新兴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CustomCells曾与保时捷成立合资公司Cellforce Group,主攻高性能硅阳极电池,计划年产能100MWh,直接用于保时捷高端电动汽车及电动赛车。同时,作为德国飞行汽车公司Lilium的电池供应商,深度参与了Lilium的飞行汽车的电池研发,一度满怀信心,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目标是到2035年跻身万亿元级低空经济市场。
企业走向令人深思
曾经被称为德国电池新星的CustomCells宣告破产,也令行业深思。
尽管其顺应了电动化的潮流,但背后的一系列困局始终未能“突围”,而且在经济景气度不足之际,其潜在风险早已显现。2024年,曾收购CustomCells股份的德国设备制造商Manz AG因欧洲电池市场萎缩、订单骤降陷入破产重组,其自身累计亏损超8800万欧元,导致CustomCells失去重要资金支持与产业链协同。同时,保时捷因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取消合资公司Cellforce的扩产计划,直接切断了核心订单来源。
在市场需求突变的情况下,CustomCells的产能爬坡也遇阻。2024年欧洲动力电池电芯市场需求大幅下滑,一些车企推迟电动化投资计划,CustomCells针对汽车与飞行汽车领域的新建产能(规划年产能20GWh)因缺乏订单支撑陷入闲置。而Lilium的飞行汽车适航认证延期、商业化进度滞后,导致飞行汽车电池研发投入无法转化为收入,现金流断裂成为难以挽回的爆雷诱因。
而在更深刻的层面,技术瓶颈、竞争加剧与战略失衡的叠加,都为CustomCells的破产带来不利因素。其客户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一两家大客户,如来自保时捷的营收占比达40%以上,未形成多元化客户的市场布局。当保时捷电动化转型放缓、Lilium因破产被收购导致订单冻结时,缺乏缓冲空间,暴露出了B2B模式下客户集中度极高的潜在危机。
同时,针对欧洲大客户的市场竞争白热化,以及成本始终未能降下来,都对CustomCells的滑落带来危机。期间,面对Northvolt等欧洲本土动力电池厂商的产能扩张,以及松下电池等国际巨头的技术渗透,CustomCells在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上逐渐落后。其定制化路线虽满足高端需求,但难以分摊高昂的研发费用。数据显示,其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达25%,毛利率却降至1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注意防范错配陷阱
对于像CustomCells这样的企业,技术与市场既能相互促进,也能相互影响。而一旦产生错配,则难以挽回。
而事实上,CustomCells的技术研发与市场落地之间出现错配,也成为压垮CustomCells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在硅基阳极、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上投入重金,累计研发投入超3亿欧元,但其量产进度却滞后于市场预期。其中,原计划2024年量产的400Wh/kg航空级飞行汽车电池,因安全性测试未通过而延期,而欧洲之外的企业已率先推出同类产品,“迟到”的技术优势失去最佳时机,难以转化为市场壁垒。
有分析认为,CustomCells破产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最大客户飞行出租车开发商Lilium此前破产。Lilium未能支付CustomCells超过一亿欧元的账款。CustomCells也证实,尽管公司业务方向有着可期的前景,但由于资金陷入困境,客户未能及时回款,再加上整体经济形势不够景气,也未能吸引到投资者足够的资金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加剧,也进一步为公司运营带来了压力。“特别是瑞典的Northvolt公司的破产,像是在很多同行都面临日益严重的资金压力情况下,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长江商学院副教授陈晖认为,一方面,供应商与大客户之间既是构成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相生相依的关系。因此,当大客户Lilium破产之际,就已经给CustomCells带来了威胁;另一方面,部分动力电池企业本身发展迟缓、技术先进程度不足、缺乏规模效益等问题,很容易使供应链企业在这样的时刻“爆雷”。
有专家同样认为,CustomCells的破产带来三大镜鉴。一是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客户格局来对冲风险,避免过度依赖一两家大客户;二是技术加速落地更要注重与商业化的平衡,前沿技术研发需匹配市场成熟度,警惕“技术超前于需求”的陷阱;三是资金链与产能规划之间要有动态检测机制,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扩产节奏,建立多渠道融资保障。
在行业看来,CustomCells的破产已经不只是一家企业的落幕,更是对欧洲高端制造业在电动化转型加速现实下对行业带来的一次深刻警示。在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如何平衡创新投入与风险控制、小众市场与规模效应,将成为所有科技型企业必须破解的生存与发展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