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Clean Technica网站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球电动汽车(乘用车)销量超过160万辆,同比增长25%。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达到110万辆;包括增程式在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增速为14%。从市场占有率来看,3月电动汽车占全球新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5%,第一季度为21%。可以看到,全球汽车市场依然坚定地走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电动汽车市占率正稳步提升。
中国依然是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今年1~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增至67.7%,增量贡献度高达84%。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2025年3月海外市场销量份额达到11.7%,较2021年增长9.9个百分点。
当前,中国汽车品牌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市场。其中,比亚迪凭借庞大的产品矩阵与海外市场的深度开拓,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且与第二名特斯拉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传统车企依托创新产品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小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也凭借差异化布局抢占市场份额。广汽埃安、问界等品牌则略微逊色,可见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远未到格局定型之时。
市场篇
中国
利好政策助推销量跃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随着一系列提振汽车消费政策措施得以延续并加速落地,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汽车行业开局运行良好。其中,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
这一方面来自于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具体来看,该季度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63.3万辆,同比增长47.6%,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3.5%,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248.4万辆,同比增长47.6%;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14.9万辆,同比增长48.6%。
出口方面,该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1.9万辆,同比增长39.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3万辆,同比增长2.3倍。如果从动力类别来看,纯电动汽车出口29万辆,同比增长16.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出口15.2万辆,同比增长1.6倍。可以看出,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插混车出口增速更猛,这一方面与欧盟反补贴税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另外,受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跌、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政策补贴加码等影响,新能源汽车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竞争依然十分激烈,诸多品牌纷纷下场,开启降价模式,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份额。这一方面刺激了市场需求,并倒逼企业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压缩了利润空间,部分中小车企面临盈利压力,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当然,除了“卷”价格,各大车企还在积极“卷”技术。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上海车展上,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成果与战略清晰展现,造车新势力也持续拓展电动化发展边界。双方都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大了在动力电池、辅助驾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时积极与供应商、科技企业合作,优化产业链,提升电动化转型效率与质量。
欧洲
纯电动汽车大幅回暖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欧洲乘用车销量合计为338.2万辆,同比微降0.4%。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57.35万辆,同比大涨28%,增幅高于其他动力类别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26.75万辆,同比增长5.6%。这样一来,电动汽车销量合计达到84.1万辆,市场占有率为24.87%,创下新高。
另外,油电混合动力车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车辆类别,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0.5%,达到121.5万辆。相比之下,汽油车销量同比下滑21.2%,为95.6万辆;柴油车销量同比下滑26.3%,为27.8万辆。可以看出,欧洲汽车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在2024年小幅下滑、进入2025年大幅回暖的背后,推动因素之一可能是欧盟排放法规。按计划,欧7排放法规将于2025年7月1日生效,车企面临较大的达标压力,这迫使众多车企纷纷加快了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步伐。再加上部分国家延续了电动汽车补贴,或者是要求车企必须销售一定比例的电动汽车,诸多因素推动下,德国、丹麦、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瑞典、挪威、英国等国家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在第一季度实现了两位数的大幅增长。
不过,法国是个例外,该国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同比下滑6.6%,至74519辆。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法国此前修改了补贴规则,将多款亚洲生产的畅销纯电动车变相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尤其是特斯拉在法国销量大跌。
从车企情况来看,今年1~3月,大众集团、Stellantis和雷诺集团仍然是欧洲车市销量排名前三的车企。作为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特斯拉则掉至第12位,销量为5.4万辆,同比下滑37.2%。之所以如此,除了特斯拉车型更新换代缓慢、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涉政后的部分言论引发欧洲消费者反感,甚至导致特斯拉门店、汽车和充电桩等设施遭到破坏。相比之下,凭借名爵品牌的畅销,上汽集团以7.85万辆的成绩排在第11位,同比大涨33.5%,增幅远高于其他车企。
美国
开局强劲 前景晦暗
美国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4%,达到29.4万辆,在新车总销量中占比7.5%。这一比例高于去年同期的7%,但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8.7%。
这与今年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实施的政策不无关系。美国前任总统拜登在位期间,大力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使得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出现了显著的增长。2020~2024年,纯电动车在美国的市占率逐步攀升,分别为1.7%、3%、5.5%、7.2%、8.1%。但进入2025年以来,重新上台的特朗普开始陆续叫停各项电动汽车扶持政策,包括暂停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计划,撤销前任总统拜登于2021年发布的电动汽车“强制令”等。另外,前不久,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撤销美国环保署此前授予加州的排放标准豁免。这意味着,加州试图2035年“禁燃”的计划遭到重大挫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从品牌表现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上,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特斯拉、福特、雪佛兰、宝马、现代,市占率分别为43.5%、7.7%、6.5%、4.6%、4.4%。之后是大众、本田、起亚、Rivian、凯迪拉克、奥迪、丰田等品牌。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55%降至2024年的49%,再到如今的43.5%,足见美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之激烈。
企业方面,得益于新品的陆续发布,通用汽车旗下各品牌纯电动汽车销量合计超过3万辆,几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超过了福特和现代汽车集团。另外,得益于与通用汽车的合作,本田与讴歌品牌第一季度合计在美售出约1.4万辆纯电动汽车。
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认为,尽管一季度迎来“开门红”,2025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依然充满变数,如果汽车关税政策持续,将给很多车企带来巨大挑战,再加上外界普遍猜测特朗普政府将取消电动汽车销售激励措施,第二季度及以后电动汽车销售前景并不明朗。“今年开局强劲,但前路绝非坦途。”该公司分析师斯蒂芬妮·斯特里特表示。
车型篇
20强榜单中国占17席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车型销量20强中,中国品牌车型占了17席。外资品牌车型只有3款上榜,分别是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大众ID.4。其中,特斯拉Model Y依然是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特斯拉Model 3则排在第三位。这两款车也是特斯拉旗下的主力车型,贡献了总销量的95%以上。大众ID.4成绩也不错,同比增长近4成,排名也上升了1个位次。
中国品牌中,比亚迪自不必说,旗下车型占据20强榜单中的9席。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比亚迪正加速在海外市场扩张。例如,比亚迪元Plus的海外名为Atto 3,在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市场较为畅销。比亚迪元UP则以Atto 2之名在海外亮相,今年2月正式登陆欧洲市场,成为继Atto 3后又一战略车型。比亚迪海鸥在部分海外市场被称为海豚Mini,是比亚迪产品线中价格较为亲民的电动车型,即将在欧洲上市,售价可能低于2万欧元。
除了比亚迪外,另一个表现亮眼的品牌当属吉利,旗下有3款车型上榜。尤其是纯电小车吉利星愿,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销售势头火爆,超过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竞争对手,一举跃升至榜单第四位。就在今年3月初,吉利星愿第10万辆车交付。吉利另一款纯电小车熊猫Mini同样跻身榜单。
五菱宏光MINIEV排在第六位,是销量榜上的“常青树”。截至今年2月,五菱宏光MINIEV家族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大关。小米SU7同样备受关注,在小米第二款车型YU7上市前,它可以说是独挑大梁。据小米官方确认,YU7将于今年6月至7月间正式发布,届时将与特斯拉Model Y、小鹏G7等车型展开正面交锋。另外,小鹏MONA系列首款车型M03销售也颇为火爆,去年8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10万辆。理想L6的表现同样较为坚挺。
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出现在20强榜单中的广汽埃安Aion S和Aion Y,以及问界M7都已不见了踪影。
品牌篇
比亚迪“三倍杀”特斯拉
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集团总销量100.08万辆、品牌销量93万辆的成绩,几乎是第二名特斯拉的3倍。凭借海洋网和王朝网系列车型的热销,比亚迪品牌销量遥遥领先于国内外同行。降价是其重要促销手段之一,再加上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扩大出口规模,比亚迪巩固了其市场领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该季度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销量突破40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纯电动汽车细分领域销冠。2025年,比亚迪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销冠是大概率的事情。
特斯拉一季度交付量约为33.6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13%,创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季度交付量。由于马斯克涉政带来的负面冲击,特斯拉在欧美市场均遭遇“滑铁卢”,虽在中国市场实现增长,但增速不及其他竞争对手。
吉利的表现颇为亮眼,取代去年同期的季军宝马,跃升至第三位,销量也从去年同期的不足9万辆,提升至约26万辆。排在第四位的上汽通用五菱,增长势头较为强劲。在微型车领域,五菱的领先优势一直颇为明显。
还有一家值得关注的企业是小米汽车。在有“车圈顶流”之称的董事长雷军领导下,小米在汽车圈一直备受关注。仅靠SU7一款车型,小米汽车就跻身品牌销量榜20强。同为造车新势力的小鹏和零跑,也实现了2~3倍的大幅增长。理想汽车虽然实现增长,但面对新竞争对手的冲击,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至于头顶华为光环的问界,销量则出现下滑,在榜单中的名次也从去年同期的第7位跌至最后一位。
整体来看,20强榜单中,中国品牌占到了一半,共有10家。外资品牌方面,除了特斯拉,传统跨国车企也在大力推进转型,尤其是宝马、大众、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奥迪等欧系品牌表现不错。韩国的现代和起亚虽然在华低迷,但其电动汽车在韩国本土及欧美市场表现相当不错。丰田也在逐步提升电动汽车销量,虽然缺乏亮眼的畅销车型,但也在不断扩充bZ纯电动产品线,并推出了普锐斯、RAV4、C-HR等车型的插混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政府自4月3日起开始对进口车加征25%的关税,这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品牌今后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本报记者 张冬梅《 中国汽车报 》(2025-05-12 012-0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