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与出行平台Lyft达成战略合作
8月4日,萝卜快跑宣布与出行平台Lyft达成战略合作,将通过Lyft平台在欧洲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根据双方规划,萝卜快跑的第六代无人车将于2026年率先落地德国和英国,并在欧洲市场逐步扩大规模至数千辆。【详情】
为智驾“正本清源”正是时候
最近,国家层面对于“智能驾驶”的规范再次引发行业关注。如今,工信部、公安部、科技部轮番“上阵”,为组合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正本清源”,企业在营销领域的工作也该好好“对对齐”了。【详情】
海南封关 汽车产业受益几何
除了这些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封关后还将实施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及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海南封关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岛屿的经济升级,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竞争”转向“规则竞争”的缩影。【详情】
二线高端品牌自砍一刀抢市场
当多数汽车品牌力图摆脱价格竞争的“内卷”困境时,二线高端品牌却纷纷推出降价举措:沃尔沃XC60限时优惠25万起,捷豹XEL降价后起售价降至16万元起,林肯Z起售价17万元,甚至连价格一向坚挺的雷克萨斯也加入了降价行列。但这也意味着,若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规则,二线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可能持续弱化,最终选择退出【详情】
三大汽车央企明确发展目标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当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近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安”)等三大汽车央企相继明确发展目标,力求在全球汽车产业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详情】
网约车空调费纷争如何解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乘坐特惠快车时遭遇了有偿开空调情况,车内告示标明“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特惠订单不含空调,自愿消费”,引发网络热议。当行业标准更加清晰规范,平台规则更加公正合理,司机不必为控制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乘客拥有更加舒心的出行体验,行业方能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详情】
7月汽车消费指数回升
8月4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汽车消费指数显示,7月汽车消费指数为77.6,较6月有一定幅度回升。2025成都国际车展将在本月举行,作为下半年车市的“消费引擎”,本月各大车企将投放多款新车,进一步丰富消费市场购车空间。【详情】
多家车企发布7月份销售数据
小鹏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创下单月交付历史新高,7月份汽车销量达3.67万辆,同比激增229%,环比增长6%,今年以来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已达23.39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70%。【详情】
鸿蒙版一嗨租车手机手表双端齐更新,租车出行体验再升级
近日,华为终端宣布鸿蒙操作系统5终端数量突破1000万,鸿蒙生态迎来新起点。车辆智能控制:针对自助车型,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表控制车辆的开关锁,无需依赖手机,让租车操作更加灵活。相信随着不断的更新迭代,未来鸿蒙版一嗨租车将带来更多创新功能,持续提升用户的租车与用车体验。【详情】
交通领域已淘汰更新26万辆营运类柴油货车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今年上半年,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实施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等七大行动及系列配套措施,多渠道、多领域、多方向推动设备更新,去年以来累计淘汰更新国三及以下和国四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26万余辆。【详情】
部分造车新势力7月交付量盘点
理想7月交付新车30731辆,同比下滑约40%;小米依旧未公布具体数量,仅称交付超30000辆;深蓝交付27169辆,同比增长62%;蔚来难以挤进第二梯队,交付量徘徊在2万台左右,为21017台,同比增长2.53%。亮眼的交付成绩离不开产品的更新,定价14.98万元起的零跑全新C11已于7月10日上市;8.98万元起的零跑B01已于7月24日正式上市。【详情】
欧洲跨国巨头大手笔收购印度整车工厂
8月1日,雷诺宣布,将收购日产在印度金奈合资工厂剩余的51%股权,成为该工厂的唯一所有者。行业人士指出,这也会促使其他车企重新审视在新兴市场产能布局,加剧市场竞争,推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详情】
38亿欧元!依维柯易主
继2008年斥资23亿美元收购捷豹路虎后,印度塔塔汽车又将目标瞄准了依维柯。据悉,塔塔汽车是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隶属于塔塔集团,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孟买,其业务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及军工车辆。【详情】
二线高端品牌自砍一刀抢市场
当多数汽车品牌力图摆脱价格竞争的“内卷”困境时,二线高端品牌却纷纷推出降价举措:沃尔沃XC60限时优惠25万起,捷豹XEL降价后起售价降至16万元起,林肯Z起售价17万元,甚至连价格一向坚挺的雷克萨斯也加入了降价行列。但这也意味着,若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规则,二线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可能持续弱化,最终选择退出【详情】
跨国车企在华开始“卷”智驾
2025年上半年,大众、奔驰、日产等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遭遇销量下滑与利润缩水的双重挑战。” 未来在中国市场,跨国车企仍需加快电动平台的本土化研发,重构价格体系以提升性价比,并建立更灵活的供应链体系。【详情】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610万个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枪)409.6万个,私人充电设施(充电枪)1200.4万个;充电设施县域覆盖率达到97.08%,乡镇覆盖率达到80.02%。【详情】
新BMW M4纽博格林官方合作限量版来了
提到德国尼尔堡小镇的纽博格林,映入脑海的是多达73个凶险弯角、海拔落差高达300米、最大路面斜度为17%、单圈全程超20.8公里的纽北赛道。这里,不仅是众多bimmer追求高端性能的信仰和图腾,更是BMW卓越驾控基因的孕育之地。【详情】
“中式新豪华” 全新坦克500美学设计里的文化与人生
近日,全新坦克500全网亮相,凭借其亮眼的“中式新豪华”设计理念与智能化配置升级,吸引了众多目光,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敦煌文化意象的传承,到适应丝路的极端场景设计,“敦煌绿”让全新坦克500有了历史的底蕴,更让“中式新豪华”有了可直观看到的美。【详情】
升级版骆驼铠甲驻车空调电池:开启破解高温“新密码”
当全国60%物流车队标配驻车空调,真正的较量就发生在看不见的能源战场。为重型卡车加装驻车空调虽能节省油耗,但普通蓄电池无法满足50℃高温下持续工作,这种能源焦虑直到骆驼铠甲电池的出现才得以解决。如今,骆驼铠甲驻车电池系列完成技术升级,再次为卡车司机开启破解高温的“新密码”。【详情】
车企打响下沉市场“巷战”
进入2025年,汽车4S店这种重资产投入的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经销商渠道体系也在经历变革动荡。当下,重资产、高成本的4S店模式,在销量下行与新能源冲击的双重夹击下,正成为压在经销商肩头的沉重包袱。【详情】
英国上半年汽车产量创下1953年来最低纪录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7月24日获悉,根据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英国汽车和微型厢式货车的产量创下1953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未计算疫情期间工厂停工阶段)。当地媒体表示,由于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的不确定性,一些工厂减产甚至暂停生产造成产量下降。【详情】
1—6月汽车产品召回87次
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25年1—6月,我国共开展汽车产品召回87次,涉及车辆528.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4.59%和增长29.39%。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累计开展汽车产品召回3162次,召回车辆1.19亿辆。【详情】
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185万辆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初步推算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约为185万辆左右,同比去年增长7.6%,环比上月下降11.2%,其中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101万,渗透率提升至54.6%左右。【详情】
穗企助力沙特启动首批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
中国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23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正式启动该国首批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服务。沙特交通和物流服务大臣萨利赫·贾西尔表示:“无人驾驶出租车试点体现沙特对未来交通发展的前瞻愿景和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战略性投资。【详情】
新能源汽车里的经济活力
近日,今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一系列数据折射出中国经济砥砺前行的铿锵步伐。中国持续挖掘消费潜力,深入扩大对外开放,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支撑,也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机遇 【详情】
“智驾”事故谁担责?
7月23日,公安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了“智驾”功能定位和责任划分。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清楚认知辅助驾驶的技术边界,一旦“脱手脱眼”,可能面临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详情】
出口增长势头保持强劲
在欧洲街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销售店陆续开张。通过国际营销体系建设、投资建厂、品牌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中国汽车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本土化发展,加快国际产能布局。【详情】
给汽车“智造”装上AI引擎
轻点手机屏幕,线上完成专属爱车的个性化配置,2秒钟,数据到达生产车间……静默的数字化变革高效启动。(中国一汽供图) 目前,中国一汽已经和80多家伙伴合作,进行了300多场跨行业的交流培训,成功地把转型方法、工具(工作台)对外输出。【详情】
中国汽车“出海”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中国车企在海外需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行业自觉,建立有效协同机制,在合规标准、数据安全、专利保护等关键领域形成共识。从供应链属地化扎根,到全产业链协同赋能,再到全生命周期运营,中国汽车产业唯有具备“种田者”和“织网者”思维,才能扬帆全球市场。【详情】
中国无人驾驶规模化出海大有可为
近日,百度萝卜快跑与全球网约车巨头Uber宣布达成里程碑式战略合作协议,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拓展至美国和中国大陆以外的多个市场。萝卜快跑打响了中国无人驾驶出海第一枪,其他中国智驾企业势必跟上,中国智驾军团,将深度参与全球出行市场变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