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锂价上涨背后的供需思考

发稿时间:2025-08-26 10:23: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有新能源汽车“白色黄金”之称的碳酸锂,近2个多月价格一路狂飙,吸引了全行业的目光。

  自2022年10月冲上60万元/吨的巅峰价格之后,碳酸锂的价格就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而近期却突然掉头,持续攀升。8月18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交易价达到8.65万元/吨,站上年度第一个高点。数据显示,进入8月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快速攀升,成功突破底部区间后,一路冲破8万元/吨、9万元/吨大关,与今年6月初的6万元/吨相比,价格飙升近4~5成。

  分析原因,短时间内有如此之大的涨幅根源在于市场供需的改变。近期,供应端收缩预期较为强烈。8月上旬,宁德时代称旗下江西枧下窝矿区因采矿证到期暂停开采,该矿区年产量约占国内产量的近1/8,由此导致碳酸锂供应短期出现了明显缺口,这一消息迅速引起资本市场的反应。与此同时,宜春市还有7座锂矿面临9月30日采矿证矿种变更大限。同时,进口锂矿石方面,因南美、非洲等地锂矿受当地局势、政策、技术等因素影响,难以如期足量供货,将进一步加剧锂矿供应紧张局面,形成碳酸锂价格上涨的直接推动力。

  而在需求端,则呈现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动力电池及其原材料的旺盛需求。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4.3万辆和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3%和27.4%。同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5.9GWh,同比增长34.3%。进入8月后,主机厂均大力度为传统“金九银十”市场销售旺季备货,提前布局生产,持续加大对电芯的采购力度,进一步拉动了对碳酸锂的需求。由此,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推动了近期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扬。

  碳酸锂价格的上涨也少不了企业、地方、资本等方面的博弈。在企业层面,一直以来,锂企的生产成本高低不一,差距明显,不少企业希望通过减产或暂时停产来减少供应,提升价格。由此,这类企业中有的发布公告开展长达数月的“技改”并大幅减产,有的停产一个月进行“检修”,客观上带来了“供给持续收紧”的局面。在地方层面,有的地方近期根据法规要求,开展了对锂矿企业合规性整治,包括对照法规标准申领新的采矿证、提升锂企规范化生产经营水平等,还有的地方多家矿企因环保政策限产,一系列调整可能会给四季度的锂矿生产带来一定影响,这成为锂价上涨的支撑。同时,资本的参与炒作,也是导致涨价的因素之一。

  透过现象看本质,锂价的上涨及其背后支撑因素的出现,反映的是行业“反内卷”的推行以及政策规范产业发展的落地执行。之前,部分锂矿企业为了争夺客户和市场份额,不惜采取低于成本价的销售竞争策略,导致自身和其他同行都陷入亏损。今年6月,《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了第二次修订,将“低于成本价销售”定为违法行为,从法律层面为“反内卷”规范市场竞争提供了依据。7月,工信部发布《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有色金属行业列为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的重点领域,并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规范资源开发。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直指行业痛点,在整顿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在推动锂电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市场。

  应该看到的是,近期碳酸锂价格上涨是供应端收缩、需求端回暖、市场情绪推动以及相关多方博弈、政策引导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锂价的回升,既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也反映了锂电行业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向好态势。锂价上升到一个合理的区间,带来的是行业竞争格局得以优化,锂企及产业链企业从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品质和服务的竞争。由此,企业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为碳酸锂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创造条件,也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更多利好。可以预见的是,此轮涨价绝非周期性波动,而是产业转型的信号,即后续产业在供需上会实现优化,低价竞争的惯性也会被打破。

  面向未来,汽车产业变革和市场资源配置仍将影响碳酸锂的价格走向,碳酸锂价格也需要在产能规范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中不断寻找合适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短期供给收缩并不影响长期供应充足的基本面。数据显示,全球碳酸锂供给量预计从2025年的155万吨增至2030年的24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9.3%。长期来看,在充足的产能保障下,锂电产业将通过产能优化和技术创新,实现从规模竞争到质量竞争的转变,确保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赵建国《 中国汽车报 》(2025-08-25  003 版)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