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里二手车是打开全球市场的关键“钥匙”。而中国二手车经过六年的探索,正试图用这把“钥匙”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二手车出口量已突破40万辆,出口覆盖东南亚、中东、拉美、欧洲等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站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中国二手车凭借坐拥全球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和最庞大的汽车保有规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不久前,行业内针对零公里二手车展开激烈讨论,并对中国二手车出口中零公里二手车占比过高提出质疑。而在众多行业人士看来,零公里二手车的历史使命逐渐完成,长公里二手车的市场前景正愈发显现。
国际优势正逐步显现
对于长公里二手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解释称,“长公里”并非简单以行驶里程定义,而是特指更适配国际市场需求的优质二手车品类。对比汽车发达国家市场格局,我国二手车在左舵新兴市场展现出显著的体量优势与价格竞争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长公里二手车凭借价格适应性,精准匹配了新兴市场对实用型车辆“优质优价”的核心需求,这正是其在海外市场焕发强劲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神州租车副总裁李嘉表示,汽车租赁公司、网约出行平台等企业机构,其实是真正的长公里二手车的生产者。新车生产销售进入市场,之后无论是B端企业还是C端消费者,只要真实使用过,再次处置销售,都可以称为长公里二手车。
去除55个右舵国家和二手车进口政策不明朗的左舵国家,再剔除欧美日韩等主要车源输出国,我国长公里二手车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基本可以锁定为约117个左舵国家。它们大部分位于东南亚、西亚、中东、东欧、非洲、拉美等地区。2021~2024年,这些国家进口二手车年增速保持在6%左右,高于国内二手车销量增幅。在中亚及北亚,中国二手车已拿下约半数进口份额,年均增速达到28%。在中东地区,中国二手车份额占到22%,年均增速为12%。
数据显示,中国长公里二手车出口规模尚小,但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并迎来发展机遇期。由于海外客户对中国长公里二手车的认知度较低,所以初期必须主打性价比。而近几年,中国二手车的价格正在被“打下来”。以一款紧凑型燃油轿车为例,2022年其新车价格为8.1万元,3年车龄的二手车价格为4.8万元(B2B交易价),2025年其新车价格已经降到6.8万元,二手车价格为3.7万元。对比美日韩,中国长公里燃油二手车在多个级别车型中都具备了价格优势。同时,中国新能源二手车的产品力优势显著,更容易获得出口溢价。
国内外贸易链条有待磨合
万事开头难,长公里二手车走向海外不能用“挣快钱”逻辑,国内相关配套建设需要优化,国内国外贸易链条资源对接需要磨合。
罗磊表示,破局长公里二手车发展的核心挑战集中在3个维度:一是车源分散于个人车主与小型车商,规模化集采难度较大;二是车况非标化特征明显,“一车一况”导致检测认证成本居高不下;三是流通环节效率偏低,跨区域调度、整备及仓储等环节显著推高综合成本。这些痛点制约着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亟待系统性解决方案。
查博士海外业务总经理葛金秋认为,长公里二手车出口存在3个难点。首先,车况认定难。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查博士为一位海外客户提供检测报告的同时,还发了一份全车漆膜仪视频。而这个客户反倒心里不踏实,询问为什么要发漆面检测视频,检测报告里有没有说明。客户表示,检测报告是最有公信力的,而不是检测视频和各种照片。据此,查博士对二手车出口检测报告进行了改进,将客户关心的信息都写到报告里,用了3周时间,上线了查博士的汽车出口专用检测套餐。
其次,形成批量车源难。国外车商采购二手车希望有更丰富的选择和稳定的车源供给,以往在中国采购批量车源比较难。随着机构车源的汇聚,我国出租、客运等长公里二手车将显现出优势。
再次,资源匹配难。海外客户很可能从多家企业采购车源,如果不能及时沟通,或者找到符合对方需求的产品,很有可能错失订单。由于时差、人才、语言等问题,国内车商和海外客户的沟通效率仍然较低。
售后服务仍是明显短板
随着车龄的增长,车辆出现故障的概率也相应提升,同时因为使用环境的改变,车辆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万高(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蓓表示,售后服务已经成为二手车出口的痛点,中国二手车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服务意识的断层。2022年、2023年国内经销商只关心如何将车快速卖到海外,基本上不考虑售后。2024年开始,各大领事馆已经开始接到海外市场对中国二手车没有售后保障的投诉。她认为,为二手车提供海外售后服务的最大难点来自于从业者是否重视。迫于成本压力,国内车商普遍拒绝为出口的二手车提供售后服务,当地经销商也选择了价格更低的“裸车”,导致后期维修难、配件供给难。
另外,很多汽车厂家并未开放出口业务,而是二手车商自发将收购的二手车出口到目的国。因此,车辆数据处于封闭状态,国外维修厂很难读取、解码,导致这些车辆出现事故后,在当地没有办法维修。
与此同时,中国二手车出口到一些与中国气候、路况等条件迥异的国家后,可能会出现环境不适配的问题,造成部分车辆故障率高发的情况。
国内二手车出口到海外还可能遇到法规错配问题。比如,一些汽车发达市场对汽车制动、排放的标准要求比较高,国内二手车难以进入,或者需要经过整备改装符合法规要求后才能进入。
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国产品牌在海外布局不足,开车几百公里都难找到一家维修网点,这也导致二手车出口到海外之后,客户的售后体验比较差。
用10年突破500万辆出口目标
上汽大众二手车业务总监赵伯贤表示,上汽大众正在尝试深耕二手车业务,探索更多模式。比如去年上汽大众已经开始对本品牌二手车展开回购,大约完成了1000辆。今年在与几个大型汽车租赁公司沟通之后,预计回购量将达到2万辆以上,甚至有望接近3万辆。
上汽大众在处置二手车时,将对不同的车型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单一车型,经销商处置可以有价格相对稳定的优势。对于其他车型,上汽大众会与社会上有资质的中大型车商来合作,打通车源灵活快速处置的通道。
同时,上汽大众今年也给出一些政策和资源,鼓励授权经销商从事长公里二手车的出口业务。赵伯贤坦言,目前经销商出口仍需要厂家的培育和补贴。比如,一款车型在国内由独立车商或者经销商处置能卖到5万元,但是要提升产品在海外的价格竞争力,给车商或经销商的价格就只能压到4.6万元左右,因此短期内需要厂家给予补贴。
吉利汽车政企与二手车业务部副部长徐朝辉介绍,厂家回购车源的关键是要对二手车的价格进行监控和管理。无论是从二手车经销企业、二手车平台,还是4S店渠道回购的车,以及出口渠道销售的二手车,对价格的把控都是重点。此外,长公里二手车出口一定要找准市场定位,必须了解目标市场政策法规、客户需求偏好等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车源。
徐朝辉认为,长公里二手车出海最大的难点在于经过使用之后的车辆品质参差不齐,相对于新车,打造中国二手车口碑的难度更大。为此,吉利汽车计划将车辆回购之后,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整备,同时赋予这些车辆品质保障、远程技术支持和翻新零部件的工艺保障。只有具备厂家的背书,有了技术承诺,甚至有了零部件的保障,客户才能对二手车更放心。
李嘉判断,若国内经销商、贸易企业及车源方能系统运用专业化国际贸易策略,中国二手车行业有望在未来10年内,将长公里二手车的出口份额从当前的不足8%提升至50%,并实现年出口500万辆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