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德系主场慕尼黑刮起中国风

发稿时间:2025-09-16 10:51: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

  当地时间9月8日,2025年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正式拉开帷幕,并于9日~14日面向公众开放。本届车展以“‘动’悉一切(It’s all about mobility)”为主题,聚焦移动出行、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三大核心方向。

  以大众集团、宝马、梅赛德斯-奔驰为代表的德国东道主企业盛装登场,欧宝、现代汽车、Lucid等外国车企也来捧场,博世、舍弗勒、法雷奥、欧摩威(此前为大陆集团汽车子集团)、马勒、电装、爱信、松下、谷歌等零部件巨头及科技公司也带来了各自的最新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参展企业数量继续大幅增长。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数据,本届慕尼黑车展共有116家来自中国的参展商注册,是仅次于德国企业的最大参展商群体,相比2023年的70家数量再度攀升。参展商涵盖整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领域。其中,主机厂包括一汽红旗、长安、比亚迪、奇瑞、东风风行、广汽、问界、小鹏、零跑、领途、212越野等。中国供应链企业大规模参展同样也是本届车展的一大亮点,例如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地平线、黑芝麻、速腾聚创、大疆卓驭、Momenta等。

  主场作战 德系车油电两手抓

  德国慕尼黑车展每两年举办一次,与法国巴黎车展交替举办。正如2024年巴黎车展的参展商主要是法系品牌,2025年慕尼黑车展则依靠德国汽车业“三驾马车”撑场面。

  在电动化转型如火如荼的今天,电动汽车自然是德国汽车厂商展示的重中之重,多款重磅新车亮相。其中,宝马集团发布了新世代首款车型——新世代宝马iX3,配备全景iDrive、驾控超级大脑、大圆柱电池、800V高压平台等创新技术,将于2026年3月在欧洲率先开启大规模销售。

  梅赛德斯-奔驰全新纯电GLC同样迎来全球首发。相比在售燃油版本,全新纯电GLC的外观及内饰设计、车身尺寸等均有较大革新,搭载AI赋能的第4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及前沿辅助驾驶技术,采用800V电气架构,WLTP工况下续驶里程最高达713公里。

  大众集团旗下各品牌也发布了多款新车。其中,奥迪品牌推出全新概念车Concept C,该车定位于纯电动敞篷双座跑车,融合赛车基因与现代电动美学,以“彻底的极简主义”为设计理念。据悉,量产版将于2027年发布。

  保时捷品牌则迎来新款911 Turbo S全球首发,新车针对外观进行升级,配装混动系统,0~60英里/小时(约0~96公里/小时)加速仅需2.4秒。

  至于大众品牌,其经典小车Polo终于迎来电动化继任者——ID.Polo。新车的外观设计脱胎于此前的概念车,基于大众全新MEB Entry平台打造,计划于2026年5月首发,同年秋季上市;高性能版本ID.Polo GTI将在2026年底发售。

  此外,欧宝、现代汽车、Lucid等海外车企也来到慕尼黑。其中,现代汽车推出IONIQ 3概念车,量产版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上市。继2023年车展后,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再次携全新纯电动SUV Gravity来到慕尼黑,该车已在欧洲开启预订,预计2026年初开始向消费者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出重磅电动汽车产品的同时,包括奔驰、宝马在内的欧洲车企,并不愿意放弃传统燃油车,纷纷对欧洲排放法规发出抗议之声。Stellantis集团欧洲区总裁因帕拉托在车展现场发出警告:“除非接受欧洲汽车市场萎缩30%,或是所有欧洲汽车制造商陷入财务崩溃,否则欧洲为汽车行业设定的2030年和2035年排放目标无法实现。”

  因帕拉托还称,Stellantis集团“2030年前实现100%电动化已不再可能”,并呼吁欧盟提供更多政策保障,以推动集团重新聚焦1.5万欧元以下的小型平价车型,且不局限于电动汽车。此次车展,Stellantis旗下只有欧宝品牌参展,带来GSE Vision Gran Turismo概念车,以及欧宝Mokka GSE插混车。

  无独有偶,前不久,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也抨击了欧盟“禁燃令”,称此举可能会导致欧洲汽车市场崩溃。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则表示,欧盟计划在2035年逐步淘汰燃油车是一个“重大错误”,他主张采用涵盖车辆全供应链的排放核算体系来替代现行政策。

  百花齐放 中国车企加速渗透

  犹记得在上一届,即2023年慕尼黑车展上,中国企业大放异彩,但车展刚刚结束,欧盟就宣布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并于2024年10月底正式开始加征关税。不过,这并不能阻挡中国车企开拓欧洲市场的热情。

  此次慕尼黑车展,多家中国品牌携新车亮相,继续推进欧洲市场扩张。从展位来看,比亚迪、小鹏、零跑等车企的户外展区较大,可以看出它们对欧洲市场的较高期许。

  具体来看,零跑全球首发战略新品Lafa5,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上市,并于2026年推向全球市场。与此同时,零跑B系列首款全球化车型B10,于海外市场正式上市并开启欧洲交付,售价约3万欧元。

  小鹏汽车携5款车型亮相,分别是全新小鹏P7、2025款小鹏G6、2025款小鹏G9、小鹏X9、小鹏P7+。其中,全新小鹏P7在慕尼黑完成欧洲首秀。该公司还同步展出了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SE‐PA扶摇架构等前沿展品。发布会上,董事长何小鹏宣布,小鹏汽车欧洲首个研发中心将正式启用,为品牌全球第九大研发中心。他还强调,该公司正在构建以AI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为核心的AI生态系统。

  比亚迪同样带来多款新车,包括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海豚冲浪(国内为海鸥)、元UP、海狮7、腾势Z9GT等。同步亮相的“兆瓦闪充”技术也成为焦点,该技术在欧洲将率先搭载于腾势品牌,首批200~300座兆瓦闪充桩计划在2026年二季度投入欧洲市场。

  市场扩张方面,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宣布,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将于今年年内投产,首款车型为海豚冲浪。土耳其工厂则计划2026年开始投产。她透露,未来6个月将在欧洲推出3~4款插混新车,预计这些车型很快在欧洲销量上会超过纯电动车型,并在一两年内主导市场。高端品牌仰望也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另外,比亚迪计划今年年底前在欧洲开设超过1000家门店,2026年年底前在欧洲开设超2000家门店。

  另外,中国最大汽车出口企业奇瑞携旗下欧萌达和Jaecoo两大品牌亮相,带来欧萌达5和Jaecoo 5两款纯电动SUV,以及3款插混车型——欧萌达7、Jaecoo 7、欧萌达9。其中,Jaecoo品牌确认首车Jaecoo 7将率先登陆德国,欧萌达品牌也计划同步启动德国市场销售。

  长安汽车携深蓝、阿维塔两大品牌参展。深蓝带来两款全球战略车型S05和S07,其中深蓝S05正式宣布在欧洲上市。从3月举行品牌欧洲发布会、7月S07在挪威率先上市,到此次车展双车齐发,深蓝正全速推进全球化布局。与此同时,阿维塔首款情感智能概念车VISION XPECTRA迎来全球首秀,并计划2027年在全球投放不少于5款产品。

  此外,广汽携5款电动汽车亮相,分别是AION V、AION UT、昊铂HL 3款纯电动车型,以及传祺E9、传祺GS7两款插混车型。其中,Aion V正式登陆欧洲市场,9月起陆续交付到欧洲用户手中。自2024年巴黎车展上首次发布“欧洲市场计划”以来,广汽明确将欧洲作为战略核心市场,近一年来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市场层面,广汽加速布局欧洲市场,9月起陆续进入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国家,并计划于2028年实现欧洲市场的全面覆盖。

  一汽红旗选择EHS5作为本次车展的主打车型,并公布欧洲经销商网络建设进展,计划2026年前覆盖主要西欧国家。问界品牌携问界M5、问界M8、问界M9亮相。

  当然,中国车企带来的也不只是电动车型。212越野展出两款新车,分别是212 T01柴油版和长风版。这两款车都是基于现款汽油版打造的升级车型,主要针对不同需求的越野玩家。

  可以看到,中国车企正通过“多品牌、全品类”策略加速渗透欧洲市场,既延续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也通过燃油、混动车型覆盖更广泛的需求。

  生态出海 全产业链智电领航

  除了主机厂外,庞大的中国零部件参展团也是一大亮点,覆盖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电子等领域。中国汽车产业正从“单车出海”迈向“生态出海”,从本届车展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具体来看,动力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这些企业都在欧洲建了厂,以就近供应客户。其中,继德国工厂后,宁德时代欧洲区总经理沈琦透露,其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的新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初投产。

  软件电子方面,思必驰、奥尼电子、车联天下、德赛西威、新远景、汇顶科技、光庭、路畅科技等多家企业纷纷涌向慕尼黑寻找商机。

  自动驾驶领域,黑芝麻、地平线、禾赛科技、轻舟智航、Momenta、速腾聚创、元戎启行、卓驭科技(前身为大疆车载事业部)、知行科技等企业积极参展。其中,Momenta今年深度参展,称已与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达成深度合作。智己L6与LS6海外版车型日前在英国上市开售,两款新车均搭载Momenta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宝马等海外车企也搭载了Momenta的辅助驾驶方案。Momenta还同时宣布与优步深化战略合作,双方计划于2026年在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

  地平线展出了最新的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等技术,同时宣布其坐落于慕尼黑的欧洲总部正式成立,将为中国汽车出海提供更高效、更贴近本地需求的支持。

  另外,禾赛科技带来了车规级8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ETX、纯固态车规级补盲雷达FTX等产品。元戎启行展示了最新一代辅助驾驶平台DeepRoute IO 2.0及其自研的VLA大模型。黑芝麻展示了以武当C1200家族跨域融合芯片为核心的“安全智能底座”解决方案,以及华山A2000家族芯片样片。轻舟智航宣布与高通达成合作,联合定制化打造全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并将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进军欧洲及全球市场。卓驭科技也宣布将在德国设立分公司,重点对接欧洲主机厂以及出海的中国车企。

  “我们认为,本土化、多元化、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是走进欧盟的关键词,产业链各方‘组团出海’也是大势所趋,有助于形成合力,为中国汽车在欧盟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表示。

  中欧竞合 为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可以看到,中国汽车企业正以清晰的全产业链协同出海节奏,在全球汽车产业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一趋势无疑将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注入更多中国力量。在中国车企借助全产业链生态出海破局的同时,欧洲本土车企也不甘示弱,在本土以及中国市场都在加快转型。

  不少外媒,尤其是德媒认为,本届慕尼黑车展集中反映了“中欧在电动汽车领域主导权的争夺”。市场层面,据Dataforce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品牌汽车占据欧洲纯电动汽车销量的比例提升至9.9%。

  在车展现场,中国市场成为各大海外巨头频频提到的关键词之一:“竞争”无法回避,“合作”势在必行。例如,宝马集团董事、销售主管高乐就表示,在2026年新款iX3车型上市之前,宝马正密切关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市场及其定价趋势。

  据悉,此次车展亮相的新世代宝马iX3将率先在欧洲上市,预计2026年3月开始大规模销售。深度契合中国市场需求打造的宝马ix3中国版也将在今年年内正式亮相,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高乐拒绝透露宝马iX3在中国的售价,但表示,其将采用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宝马定制大语言模型技术,并携手Momenta共同研发适配中国道路的辅助驾驶方案。

  齐普策还透露,以iX3为起点,宝马将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产品攻势,到2027年,宝马将在全球市场推出40余款新车。其中,在中国市场,宝马计划2026至2027年间推出20余款新车。

  梅赛德斯-奔驰同样为其重磅首发新车提供了中国版本:全新纯电GLC长轴距版将于2026年上市,将推出6座车型,并为中国客户打造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康林松在车展上接受采访时坦陈,深知当前中国市场存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与很大的压力。“未来3年是新产品发布密集期,也是奔驰在华最关键阶段。”康林松指出,中国市场及其本土生态体系,尤其是在数字化体验和智能座舱领域展现出极强的活力,赋能奔驰从中国到全球的技术创新。“我们与中国伙伴在前沿辅助驾驶技术方面的合作同样快速且富有创新性。”

  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技术官马库斯·谢费尔表示:“我们已经在电动汽车领域跻身顶尖行列,因此我们无需惧怕中国(竞争对手)。”但他同时也补充道,该公司正在与中国开发团队合作,以降低成本。

  中欧深化合作不仅体现在车展发布会上国内外车企高管的演讲词中,同时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从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在慕尼黑车展上的展台互访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何小鹏向大众高管展示全新小鹏P7车型,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向小鹏汽车高管介绍大众ID.家族新成员——ID.POLO GTI车型,这也成为慕尼黑车展上中欧车企高管的“social(社交)名场面”。

  就在今年8月,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宣布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新协议将深化双方此前联合开发的新一代CEA架构,并计划将该架构集成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纯电、燃油及插电混动车型平台。当被问及与大众的合作时,何小鹏在慕尼黑车展上表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应该要有强力的合作伙伴。我们选择大众,大众的选择之一也包括小鹏,我觉得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中欧汽车产业的“竞合”关系正在深化。竞争推动了技术进步与成本优化,而合作则带来了资源互补与市场共享。这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模式,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新范式。

  正如德国汽车研究中心(CAR)创始人费迪南德·杜登霍夫所说:“中国与德国车企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未来,中欧汽车产业的竞合将继续重塑全球汽车格局,这场深度融合的“探戈”舞步,将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转型。本报记者 张冬梅《 中国汽车报 》(2025-09-15  001 版)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