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超七成被欠运费,3800万货车司机难题何解?

发稿时间:2025-11-13 11:05: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我去年接到一笔到付订单,约定收货方付款,但收货方以货物品质不达标为由拒付运费。回头找发货方,他们也不愿意付运费。可这也不是我的责任,凭什么不付我的运费?”一位来自山东的货车司机在最近的一场行业沟通会上发出如此疑问。

  运费拖欠一直以来都是货运物流行业的顽疾,近年来网络货运的快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这一问题。《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货运纠纷最主要的情况是拖欠运费,远高于装卸车等待超时、押车、放空、订金等其他纠纷。75.77%的货车司机遭遇过运费被拖欠问题。

  多个货运平台司机反映,他们辛苦往返数百公里、上千公里完成订单,却被货主拖欠费用,甚至拉黑联系方式。更为严峻的是,48.99%的司机赞成通过扣货的极端方式讨要运费。这一数据折射出行业纠纷冲突问题高发的深层矛盾。

  一张张运输单据背后,是货车司机的生计与期盼,而运费拖欠已成为影响3800万货运从业人员生活与行业良性发展的一大关键难题。

  行业顽疾:超七成司机的共同困境与困局

  “我给海鲜市场送小龙虾,送到饭店以后,下单人跟收货人没有协调好运费谁付,收货方和下单方互相推诿,运费拖到现在都没付......”

  “我拉了一车碎玉米,送到后收货方说质量不行,拒付运费。发货方也不理我,这钱到现在也没要回来......”

  日前,在一场司机权益保障专项沟通会上,多位货车司机讲述了被拖欠运费的经历。

  货运行业作为经济动脉,却长期被运费拖欠的阴影笼罩。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兼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周志成表示:“运费拖欠背后成因复杂,既有恶意拖欠,也有因货损、超时等纠纷引发的支付争议。”并且,运费拖欠问题难解,还会进一步造成纠纷冲突高发。

  中汽兄弟卡车俱乐部创始人杨金国也表示,个体经营货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如油费、通行费等,往往需要尽快收到运费以维持运营。然而,司机可接受的支付周期与企业账期存在巨大差距。

  调查数据显示,81.4%的货车司机可接受7个工作日以内的运费支付周期。而货主方面,收货企业向运输企业支付运费往往存在15-30天的账期,有的甚至长达30-60天。这一现象,加剧了货车司机的运营负担。

  货车司机孙林道出了同行的普遍心声:“从司机角度来说,如果想要回被拖欠的运费,唯一的方式就是去起诉,但是司机作为个体,每笔拖欠运费都耽误人力物力去起诉不现实,大家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平台自治:创新方案破解拖欠难题

  保障货车司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在运费拖欠问题上,货车司机面临的纠纷问题反映出行业营商环境与交易规则的不足,亟需明确规则、化解矛盾。

  在周志成看来,“运费治理需要‘政府规制+行业共治+平台自治’三方协同共治,其中平台自治是重中之重”。他强调,数字货运平台不仅仅是中介,更应该主动承担起制定规则、协商沟通的角色,对各方权责进行优化。

  在此方面,网络货运平台已经开始积极探索解决方案。近期,滴滴送货正式宣布推出“运费垫付保障”,承诺如司机完成订单7天后仍未收到运费,平台将全额垫付;满帮集团旗下的“运满满”平台则通过设立客户体验中心,建立畅通的货运纠纷处理机制;维天运通(路歌)也在持续完善货车司机运费追讨流程和力度,不断加大客服人力资源投入。针对符合平台保障条件的部分司机,通过保险形式为司机运费提供保障;福佑卡车针对一些“手头紧”的司机,路途中仍需承担油费、餐饮等开支,平台通过对司机的信誉评估,给予50%运费预付,另一半运费等卸货后结算,通过预付方式缓解货车司机周转压力。

  “实施运费垫付后,平台在12328上的运费拖欠投诉率下降了95%,运费拖欠纠纷降低了63%,由运费引发的极端冲突实现零发生。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主动支付运费的比例反而增加了,平台实际垫付比例并没有预期中那么高。”滴滴送货总经理赵辉介绍。

  行业共治:多元主体协同发力

  “行业共治”方面,行业协会在制定标准、凝聚共识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7月8日,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组织下,满帮集团、货拉拉、滴滴送货、快狗打车联合签署并公开发布《网络货运信息交易撮合平台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自律公约》,推动平台企业作出10项公开承诺,包括严格货源审核、实施货主实名制。实行一家平台封禁、四家平台共同抵制失信货主,从源头上防范虚假货源、拖欠运费。

  采访中,不少司机表示,《自律公约》内容精准契合了自身实际诉求,货主实名制、保障运费及时结算等公开承诺,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同时,司机们期待其他平台能尽快跟上,全面落实相关保障措施,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

  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副秘书长高兮看来,《自律公约》的实施积极信号已逐步显现,多家平台通过公开服务承诺、有序落地保障措施,在遏制货主欺诈、解决运费拖欠、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形成一致声音。这种行业共识的形成,不仅有效改善了过去“平台各自为战、司机权益难保障”的局面,更树立了货运行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地方行业机构也在努力,比如,连云港市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通过集体协商机制,持续破解行业痛点。据介绍从2023年起,该工会联合“云上丝路”网络货运平台、货车司机代表,以年度三方劳动协商为载体,逐步构建起“司机受益、平台发展、行业规范”的长效共赢机制。

  政府规制:顶层设计引领行业变革

  顶层设计是引领行业高速发展和转型变革的重要保障,网络货运行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政府规制”的决策。

  近年来,中央政府已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至战略高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为行业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该方案明确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统筹推动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其中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方案提出推动公路货运市场治理和改革,综合施策推动解决公路货运经营主体“小、散、弱”等问题。

  交通运输部也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并且多次督促网络货运平台规范发展,并推出《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服务规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网络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多种利好文件,对支持和规范网络货运的发展有了更深入和完善的政策指引。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比如,浙江嘉善推出“三个三”工作法,实施以来,已累计为司机追回运费19777.37元,实现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三个100%;金华市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运费纠纷闭环处置机制,今年以来已妥善处置224件共计434万元的货车司机运费纠纷工单,有力有效维护货车司机合法权益。

  “以前会遇到抽佣不明不白、货源信息不靠谱的情况,现在平台明确降了抽佣上限,还严打倒卖货源,干活儿比以前顺心了。” 一位长途货车司机表示,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加了他的职业归属感。

  在“政府规制+行业共治+平台自治”三方协同共治下,网络货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权益保障变革,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对每一位货车司机个体的尊重与守护。亦如杨金国所言,“当前的数字物流革命正步入深水区,阵痛难免,但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