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尼落地生根

发稿时间:2025-07-08 09:41: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

  作为东南亚第一大汽车市场,“家里有矿”的印尼,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整车、零部件及原材料企业入局。近日,广汽集团宣布,其位于印尼雅加达的智慧工厂正式竣工投产,首款量产车型AION V下线。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在印尼雅加达宣布,旗舰车型小鹏X9正式登陆印尼市场,起售价9.9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44万元),且其首个海外本地化生产项目同步进入投产倒计时。据悉,小鹏X9右舵版将于本月内在印尼实现本土化生产。

  中企掀起“印尼投产热”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人口超过2.8亿,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人口结构相对年轻,消费潜力巨大。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中产阶级崛起也推动了内需经济的发展。汽车是印尼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印尼是东南亚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同时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消费国。2024年,印尼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3.9%,但仍以86.6万辆稳居东南亚最大汽车市场。

  凭借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镍、钴等资源优势,近年来,印尼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并将电动汽车作为国家优先发展产业。这一点与泰国较为相似,印尼也成为中国整车企业在东盟投资布局的首选国之一。正如小鹏汽车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唐志坤所言,全球化品牌首先要做到本地化运营。

  目前,上汽通用五菱、赛力斯(原东风小康)等中国车企已在印尼实现本地化生产。其中,作为中国在印尼首个大型整车制造基地,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2015年落地西爪哇省,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形成年产15万辆的整车制造能力,并于2024年投资建设电池pack组装线,同步建成核心供应商园区。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2022年投产的五菱AirEV(右舵版)成为印尼本土首款量产的电动车型。今年5月23日,上汽通用五菱全球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在印尼举行。同时,神炼电池也已在印尼生产线投产。紧随上汽通用五菱,2018年全面启动运营的小康印尼,标志着赛力斯首个海外基地的成立,生产超级微卡、SUV等车型。

  而今,广汽集团也选择扎根印尼。“广汽不仅将印尼视为东盟核心市场,更以‘本地制造+辐射亚太’作为智慧工厂的战略定位。”广汽集团方面表示。据了解,印尼智慧工厂引入广汽“灯塔工厂”标准,实现高智能、快节奏、本地化生产,年产能将从2万辆逐步扩展至5万辆。产品方面,以纯电为核心,逐步导入插混、油混等车型,覆盖SUV、MPV等主流细分市场,开发7座车型满足大家庭需求。

  至于比亚迪,其印尼工厂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计划于2025年底前建厂投产,规划产能15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自建工厂外,还有部分中国汽车品牌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散件组装方式生产汽车。以小鹏汽车为例,其与Handal印尼汽车公司(HIM)达成合作,由后者负责小鹏G6和X9车型的本土化组装工作。按计划,小鹏X9右舵版将于7月在印尼投产,由HIM负责组装,采用全散件组装(CKD)方式。在此之前,HIM也已为奇瑞、捷途、哪吒等多个中国品牌在印尼提供代工服务。另外,创维汽车同样通过由印尼嘉润集团旗下子公司Polytron代工的方式,于今年6月上旬在印尼实现了本土化生产,旗下Skyworth K车型以全新身份——Polytron G3下线。

  看中市场潜力及转型机遇

  中国车企纷纷进驻印尼,看重的是其市场潜力,以及电动化转型机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印尼是日本车企的全球性生产供应基地,以丰田、本田、三菱、铃木等为代表的日本车企在印尼燃油车市场占据高达9成的市场份额。不过,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来自中国和韩国车企正向日系车企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

  整体来看,2024年印尼汽车市场同比下滑13.9%,至86.57万辆,但电动汽车销量却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印尼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印尼电动汽车销量超过4.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50%,已有约20个品牌的电动汽车在印尼市场销售,中国品牌包括比亚迪、五菱、奇瑞等。其中,在印尼,五菱品牌已累计售出超过4万辆电动汽车。通过电动汽车,中国车企对日系车在当地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

  政策层面,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并加速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印尼政府已制定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并不断完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包括提供税收优惠以及购买补贴等,以刺激汽车投资和消费。这为中国车企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更重要的是,印尼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矿产资源丰富。印尼也希望借助自身资源优势,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关键角色。为此,印尼此前发布了镍矿石出口禁令,导致外国车企及材料厂商在该国的投资激增。

  以比亚迪为例,其整车工厂建成投产后,将逐步采用本地化供应链,与印尼镍矿企业合作建设电池材料基地,预计2026年实现磷酸铁锂电池本土化生产,成本较进口方案降低30%。

  相比整车企业,电池厂商及材料厂商布局印尼更早、更积极。宁德时代、华友钴业、青山控股、洛阳钼业等都已进入印尼市场。前不久,宁德时代位于印尼西爪哇省的一家电池合资工厂破土动工,预计2027年投产。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部长巴利尔·拉哈达利亚在奠基仪式上表示,预计该工厂总电池产能为15GWh,可以为25万~30万辆汽车提供动力。

  近日,格林美宣布,与韩国ECOPRO等战略伙伴在印尼启动“镍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全产业链合作项目。首期建设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工厂,二期扩建至10万吨产能,最终形成20万吨年产能规模。项目选址印尼,正是看中了当地丰富的镍矿资源。

  出海新模式——生态共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车企进入海外市场并非以单纯销售整车为导向,而是以构建本地化生态为核心目标,在印尼也不例外。

  以广汽集团印尼工厂为例,广汽集团指出,这座融合绿色理念与智能制造的现代化“灯塔工厂”,不仅是广汽集团深耕东南亚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One GAC 2.0全球化战略在印尼的全面落地,正式开启广汽“在印尼、为印尼”的新篇章。

  据悉,在印尼工厂竣工投产的同时,广汽集团发布了“印尼行动”计划,围绕产品、渠道、服务、智造、能源生态、出行体系六大维度,构建可持续、本地化、系统化的运营闭环。其中,广汽集团推出“GACARE”本地化服务体系,提供三电终身质保与超长整车质保,构建7×24小时数字化服务网络;制定“一线先立、二线覆盖、三线下沉”的充电布局,从家庭桩到超充网,解决用户补能焦虑;联合Grab、Gojek、Indorent等当地头部出行平台,打造定制车型与新能源车队,推动绿色出行全面落地。

  在此之前,五菱在印尼的运营,已经吸引了温州天球、凌云工业、柳州利和等多家零部件企业进驻印尼,为其配套。华友钴业、德隆镍业等厂商也积极投资印尼关键原材料产业,推动当地形成了一批以镍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这一切,都将助力印尼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电动汽车生产中心。

  不过,中国车企在印尼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地消费者对日系品牌的忠诚度较高;税收政策、贸易壁垒以及与电动汽车相关的补贴政策的调整,都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市场策略;文化差异与用户认知也不容忽视,印尼消费者更青睐实用型、高性价比车型,且对车辆的耐用性和售后服务要求较高;印尼整体充电设施覆盖率仍较低,这也制约着中国车企在印尼的发展步伐。中国车企要想在印尼市场站稳脚跟,不仅需要持续推出优质产品,更需要在品牌建设、本地化运营和产业链整合上不断突破。

  对于中国企业踊跃出海印尼,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结合印尼当地居民对于7座或5座MPV的偏好,推出适销对路的车型产品,尤其是相关电动车型;二是加强供应链建设,积极提升本地化率,满足印尼政府对于本地化率的要求,以满足获得补贴和税费减免的条件;三是印尼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可加强对当地充电桩、换电站的合资合作;四是印尼油品不同于我国,需提前研究并予以应对。本报记者 张冬梅《 中国汽车报 》(2025-07-07  005 版)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