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首发的热度还未完全褪去,小鹏G7便已接踵而至;7月10日,蔚来乐道L90正式上市,为这一市场再添一把火,紧跟着,理想i8也登场亮相。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多款重磅车型集中亮相,纯电中型SUV市场瞬间被点燃,竞争的激烈程度肉眼可见。正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所言“众门派围攻光明顶”,这些新上市的车型,无一例外都将目标对准了特斯拉Model Y。
其实,这一市场的热闹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去年下半年,智界R7、阿维塔07、极氪7X、新款智己LS6、乐道L60、岚图知音等车型就已陆续上市,它们的矛头同样指向特斯拉Model Y。只不过,即便面临如此多的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依然稳坐头把交椅,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始终没有被打破。
如今,小米YU7、小鹏G7等车型的加入,收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纯电中型SUV市场的竞争进入了更激烈的阶段。这一次,或许真的能够对特斯拉Model Y的地位造成冲击,纯电中型SUV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望被改写。
价值高地引力场 成车企必争之地
在中大型SUV市场已是硝烟弥漫之际,纯电中型SUV市场同样成了车企们的必争高地,为何这一细分领域能吸引如此多品牌重兵布局?
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认为,首先是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大。纯电中型SUV兼顾空间实用性、续驶能力、安全性和消费升级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用户接受度高、需求稳定的细分领域。特斯拉Model Y长期占据销量榜首,证明该市场存在巨大容量,而目前尚未形成绝对垄断的品牌矩阵,新进入者仍有机会分羹。
其次是战略卡位意义显著。这一市场是品牌技术实力和产品力的“试金石”。若能在该领域站稳脚跟,可辐射品牌其他车型如小型SUV、轿车,提升整体市场份额。同时,中型SUV用户对价格敏感度相对低于小型车,更易承载智能化、高端化配置,利于车企打造品牌溢价。
与此同时还可挑战特斯拉市场格局。尽管特斯拉Model Y目前一家独大,但近年来其产品迭代速度放缓,如内饰、智能化功能本土化不足,而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座舱交互、性价比等方面已形成差异化优势。车企认为通过针对性产品可分流特斯拉用户,改写市场格局。
诚然,纯电中型SUV市场的吸引力,早已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的潜力,从各大车企的重兵投入到新品的密集登场,都在印证这一领域如同一块被精准锁定的“价值高地”。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牛晓峰分析,在汽车市场中,不同价位细分市场的“赚钱难易度”有着明显差异。20万元价位以下的市场,消费者对性价比更为敏感,很难从中盈利;而20万元往上,尤其是30万~40万元区间的市场,消费者相对价格敏感度更低,也成了众多品牌进攻中大型SUV细分市场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个赛道已经十分拥挤,从历史经验来看,荣威X8、长安CS95等曾经的车型如今已没了声音。这些车型逐渐销声匿迹,与市场规模及消费者需求密切相关。20万~40万元预算的消费者,对品牌有一定追求,且目前仍有不少用户愿意选择油车。而且这部分消费者对燃油成本并不敏感,如果明年起购车税费政策收紧,纯电车失去税费优势,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特斯拉守擂 中国品牌差异化破局
如今多品牌多车型如“围攻光明顶”般聚焦于此,那么纯电中型SUV市场目前的竞争格局究竟呈现出怎样的态势?
张瑞锋分析,特斯拉Model Y仍居主导,但压力渐增。作为先发者,特斯拉凭借品牌影响力、超级充电桩网络和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仍占据销量头部位置。但去年下半年以来,智界R7、阿维塔07等车型陆续上市,已对其形成“围攻”态势,尽管尚未撼动其地位,但市场份额增长已受到一定牵制。
而中国车企“多点开花”,差异化竞争初显。传统新势力如小鹏、蔚来、理想,跨界玩家如小米,传统车企高端品牌如智界、阿维塔、极氪纷纷入局,产品覆盖15万~40万元价格区间。小鹏、蔚来主打智能驾驶和服务;小米依托生态链优势强调“人车家”互联;智界、阿维塔则背靠华为、长安等资源,强化技术背书,百花齐放也让特斯拉有了危机感。
张瑞锋观察,供需两端均活跃,这使得纯电中型SUV市场热度持续升温。消费者对新车型关注度高如小米YU7、小鹏G7,这两款车型上市后市场反应热烈,车企也加速推新,形成“上市即竞争”的节奏。价格战尚未全面爆发,但配置竞赛如续驶、智驾芯片、座舱屏幕已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具体来看,小鹏G7在纯电中型SUV市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三大核心优势。其搭载的XNGP智能驾驶系统,凭借深度本土化适配,城市领航辅助已覆盖广泛区域,能精准应对国内复杂路况。座舱交互则直击中国用户需求,语音助手响应迅速且支持多场景指令,场景模式可根据驾驶场景自动调整车内环境,使用体验十分贴合日常习惯。更关键的是性价比优势突出,同价位下,其配置丰富度远超特斯拉Model Y,在智能与实用的平衡上展现出明确优势。
而小米YU7依托小米成熟的生态体系,实现了“人车家”的无缝互联,手机、智能家居与车辆的协同操作,带来了独特的场景化体验。同时,小米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有望转化为性价比优势,在同级别车型中形成价格与配置的双重吸引力。此外,品牌自带的年轻化、科技化标签,精准契合了追求新鲜体验的科技爱好者需求,为其开辟了独特的用户赛道。
特斯拉地位松动? 或迎“1+N”新格局
更多品牌带着各自的差异化优势陆续入场,纯电中型SUV市场已呈现“各大门派齐上阵”的激烈态势。当这些新势力与老牌玩家不断释放竞争力,被视为“光明顶”的特斯拉Model Y的地位,是否会在这场围剿中被真正撼动?
在张瑞锋看来,特斯拉“王者地位”短期难彻底撼动,但优势或收缩。特斯拉的品牌壁垒、充电网络和技术积累仍有优势,且可能通过降价应对竞争、调整价格巩固份额。但中国车企在智能化、本土化配置上的优势已形成错位竞争,预计特斯拉市场份额会被分流,一家独大局面逐渐松动。
小米、小鹏、理想有机会成为头部玩家,但几家独大需看三大关键点。一是产品交付与口碑:小米YU7、理想i8需在交付量、质量稳定性上验证实力;小鹏G7需持续优化用户体验,避免早期交付问题。二是差异化优势能否落地:小米的生态协同、理想的家庭场景、小鹏的智驾技术需转化为用户“必选理由”,而非“噱头”。三是价格与供应链韧性:若特斯拉降价,中国车企需在成本控制如电池采购、生产效率上跟进,避免陷入“亏损换市场”的困境。
张瑞锋判断,纯电中型SUV市场最终或形成“1+N”格局,而非绝对几家独大。特斯拉仍将占据重要份额,但市场份额可能从“绝对领先”如30%以上降至“相对领先”如20%~25%;理想、小鹏、小米等中国品牌中,可能有2~3家凭借差异化优势进入头部阵营如各占10%~15%市场份额;剩余份额由智界、阿维塔、蔚来等品牌分占。整体市场将从一家独大转向多强竞争,但难以形成新的垄断性独大。
牛晓峰则认为,在纯电中型SUV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能最终留下来的品牌或许屈指可数,小米和问界系有较大概率存活。小米凭借用户基础、雷军的个人魅力以及对“情绪价值”的打造,即便产品力并非远超同价位车型,仍可能占据一席之地;而问界系依托华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特斯拉Model Y的地位虽可能受到一定撼动,但短期内仍有其市场支撑。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对其的选择类似当年对合资、进口车的偏好,带有一定的品牌倾向性;另一方面,马斯克的个人魅力也为其加分。当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尚未完全回归理性,不少人购车时仍带有盲目性,容易被品牌力、个人魅力等非产品力因素影响,就像过去对合资车的追捧。当消费者更理性地将汽车视为代步工具时,市场格局或许会迎来新的变化。本报记者 郝文丽《 中国汽车报 》(2025-07-21 0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