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重压不减 再觅动能 车市下半场鏖战正酣

发稿时间:2025-08-06 10:31: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560万辆,同比分别上涨12.5%和11.4%。其中,乘用车产销超1350万辆,同比增长约13%,足见中国车市之繁荣。然而,上半年销量数据一公布,各大车企便忙不迭给自己上强度。有人信心满满地喊出上调目标,有人则焦虑不安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勾勒出下半年车市的激烈竞争图景。

  新动作不断 车企全力冲刺全年目标

  纵观上半年销量,高低不一的年销目标完成率暴露出车企喜忧各不相通的心境。其中,吉利汽车以140.9万辆的成绩完成年初制定的年销目标的约52%;小鹏汽车则完成51.8%的年销目标;上汽集团、中国一汽、中国长安的目标完成率也突破45%,分别达45.62%、45.54%、45.17%。然而,蔚来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车企的目标完成度均在低位徘徊。

  作为“优等生”的吉利第一时间将年销目标上调约11%,从此前的271万辆增至300万辆,激励自己再攀高峰。东风汽车也在2025年中工作推进会上明确下半年将挑战188万辆销量目标,全年冲刺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成100万辆,自主新能源确保90万辆。在日前召开的安徽省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会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则表示,根据内部制定目标,下半年公司要完成200万辆销量目标,全年营收突破6000亿元,进入全球车企前十榜单。

  多家车企一鼓作气向前冲的同时,部分“掉队”车企也深刻感受到翻盘的压力,加速追赶。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表示:“上半年已经过去,从全年销量来看确实存在一定压力。”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则果断喊出“全面进入‘战时状态’”的口号,并表示要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三大战役”,再造“新广汽”。

  为打好2025年下半场战役,上汽集团计划下半年陆续发布荣威M7 DMH、全新MG4、尚界H5、智己汽车两款增程车型、别克高端子品牌至境首款新车,以及奥迪全新A5L、E5双车等新产品。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淦家阅在2025年度中期经营工作大会上也表示,下半年将推出极氪9X、领克10EM-P、吉利银河A7及吉利银河M9等5款混动产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往常被视为购车淡季的7月,已有约20款新车发布。仅7月24日当天,便有比亚迪海狮06、零跑B01、新款吉利银河E5以及别克GL8插混版等多款新车型上市。

  产品更新的同时,智能化技术的迭代成为下半年的一大看点。盖斯特汽车战略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下半年,将有更多L3级有条件智能驾驶方案公布,智能化成为车企下一阶段展示智驾技术先进性、争夺行业话语权的关键战场。预计下半年更多车企及供应商通过“方案发布与场景试点”的方式,验证其L3级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推动技术进一步走向成熟。7月正式亮相的极氪9X便宣称搭载了千里浩瀚H9系统,具备L3级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广汽此前则宣布,今年第四季度要推出首款L3级智驾车型。

  此外,车企组织架构整合动作也愈发频繁。7月,奇瑞宣布进行重大架构调整,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事业部、艾虎事业部、风云事业部、QQ事业部四大事业群,iCAR、智界和捷途保持独立运营。随后,吉利与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收购其剩余全部股份,推动“一个吉利”战略加速落地。理想汽车则在将“研发与供应群组”和“销售与服务群组”整合并入“智能汽车群组”后,又对“系统与计算群组”进行调整,新成立算力资源部和企业智能部。

  盈利无起色 行业利润率跌跌不休

  销量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上半年中国车市取得的这一成绩不可谓不亮眼。然而,过低的行业利润率暴露了当前产业大而不强的困局。“3000万辆汽车的利润不如日本丰田汽车,它900万辆汽车比我们3000万辆的效益还高!”不久前,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一语道破当前汽车产业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在需求动能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价格促销不断等因素叠加下,汽车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根据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发布的报告,经营方面,2024年除销售收入外,汽车行业其他经营指标均呈同比下降趋势。其中,利润下降最明显,降幅达51.8%。2020年到2024年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从2151亿元下滑至654亿元,缩水达7成。

  这一状况今年也并未好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6月,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4.8%,依然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5%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行业利润率下降0.2个百分点。截至7月31日,根据已公布的车企上半年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除赛力斯外,多家上市乘用车企预计净利润亏损,承压严重。

  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赛力斯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亿~32亿元,同比增长66.20%~96.98%。对于利润的显著增长,赛力斯表示,公司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坚定用户定义汽车的市场路线,丰富产品布局。随着2025年二季度新产品上市,公司二季度销量较一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盈利能力增强,实现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广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则由盈转亏,利润出现明显下滑。根据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广汽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8.2亿~2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5.1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1.2亿~3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38亿元。

  广汽在公告中表示,上半年亏损主要有4点原因:一是公司于报告期内推出的几款重点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处于爬坡期,未达计划目标,多款主力车型受价格战影响,收益下滑。据悉,上半年广汽累计销量75.53万辆,同比下滑超12%;二是既有销售体系与新能源转型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销售渠道以原有4S店为主导,直营、代理、互联网等新渠道建设落后于同行业,营销体系效能提升较慢;三是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改革落地显效尚需时间,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和各领域成本控制仍在持续推进;四是公司海外销售基础薄弱,在渠道建设、产品管理、经营协调方面仍有待提升。

  此外,北汽蓝谷、江淮汽车等车企上半年同样处于亏损状态。公告显示,北汽蓝谷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亿至-22亿元。对此,北汽蓝谷方面表示,虽然上半年公司销量迅速增长,产品盈利能力持续优化,但规模经济尚未充分体现。江淮汽车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8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的3.01亿元相比将出现亏损。对于亏损原因,江淮汽车表示,受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境外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影响,公司出口业务有所下滑;同时,公司高端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期,尚未呈现规模效益。

  警惕价格“内卷” 营造健康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6月,“反内卷”之风在汽车行业愈吹愈烈,为下半年车市发展营造良好生态。从5月底中汽协疾呼到6月车企纷纷承诺“60天账期”,工信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也及时发声,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被提上日程。

  近来,具体举措开始有序落地。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情况的汇报。7月17日,中央第四指导组聚焦“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问题”专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座谈。随后,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被列入2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中。

  行业频频发声,有关部门密集出手,无疑对因无序“价格战”而跌跌不休的行业利润率带来利好。“近几年,尤其是过去1年间,车企‘价格战’主要表现为终端直接降价,尤其是在一些本身毛利较低的低价车型上,使得这些车型的利润被压得极低。”凯联资本研究院院长由天宇告诉记者,有关部门针对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进行了一系列密集的政策部署,随着下半年相关举措的落地,“价格战”将趋缓,车企利润率或将有所改善。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也认为,政策的落地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利润率连年下滑的趋势。

  不过,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看来,若想根治“内卷式”竞争,还需从动因出发。“价格‘内卷’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包括成本下降、老旧车型清库、季节促销等针对存量的降价;另一种就是非理性的降价行为。”王青告诉记者,当前新能源车企多依赖于资本市场,更关注市场份额而非单车利润,通过扩大份额获得融资和市值的提升。因此,部分车企为扩大份额出现非理性降价行为,导致利润率下滑。在他看来,有关政策的出台可以抑制非理性“内卷”,助力利润率回升,但仍需科学合理的整治不规范行为,避免弱化正常的市场机制。

  为此,王青提出两大举措。一是“抓大放小”,即关注对市场影响较大的头部企业,率先杜绝这些企业的无序降价行为;二是以交叉持股等方式推动资源整合,弱化企业恶性降价动力。此外,还要规范供应链上下游合作,通过完善反垄断调查相关机制,提高企业非理性降价的成本和后果。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