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车路云一体化功能场景路线图年内发布

发稿时间:2025-08-15 11:17: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公布1周年之际,记者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城市,从政策法规制定、建设组织协调、标准体系供给、建设成果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梳理与盘点。1年来,试点城市在“车路云一体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让行业振奋,“星星之火”已被点燃。而此时,多个行业会议上透露出的“车路云一体化”最新动向,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凝聚共识 目标直指产业协同

  7月18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广州信息投资有限公司在广州联合举办“车路云一体化”联合课题行业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一级巡视员赵泽生表示,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是一脉相承的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带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创新和突破;未来,要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落地面向车辆驾驶/出行、交通管理、城市治理领域的深入应用,以应用为导向,带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融合,推进“双智”协同发展步入新阶段。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高级主任吴杭哲认为,“车路云一体化”应解决单车智能难以覆盖的高风险场景,例如“鬼探头”。吴杭哲进一步围绕“车路云一体化”背景下的车端功能开发与应用,阐述了对基础设施的协同支撑需求。广州信投副总工程师杨春宁从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视角,分享了“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研究的探索与思考。产业协同,需求牵引,尽快实现场景赋能成为与会各方的共识。

  7月30日,以“智联车路云·聚势双循环”为主题的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重庆开幕,“车路云一体化”成为核心议题。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胡金玲深入解析了C-V2X技术的全球进展。她认为,中国已形成从空口协议到安全认证的完整标准体系,并在无锡试点中通过信号灯数字化开放(秒级/百毫秒级双通道),解决了车辆对红绿灯的异构识别问题,推动规模跨区域应用。但她也表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仍面临挑战,需加强跨行业协作。万集科技副总经理兼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高鑫,分享了高价值场景驱动的“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经验。据介绍,在天津、杭州等地的实践中,信号灯“上车”、盲区预警等功能显著提升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他认为,路侧系统应从单纯的设备集成转向“感知-算力-算法-数据”闭环,同时推动高精地图标准化,以支持跨区域、跨车型的协同应用。IDC全球及中国区副总裁王吉平表示,相对于海外市场更关注出租车无人驾驶等特定场景的智能应用,中国在“车路云一体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找出堵点 初步制定应用目标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首席专家杜孝平在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中指出,虽然“车路云一体化”的概念已被提出,但宣传还不到位,业界的认知仍然比较混乱。他表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支撑产业变革发展的一条技术路径,基于统一的架构与标准,需要解决建设投入与资源共享的问题。杜孝平进一步提出,行业对“车路云一体化”、云控基础平台认知不一致,导致建设方案发生偏差,影响了最终的应用效果。他建议,通过分层解耦,减少建设投入,实现跨域共用。

  高新兴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冬升在大会上从商业化角度分析了“车路云一体化”落地的瓶颈。在他看来,算力资源分配不均,数据可用性不足,以及高昂的建设成本是当前的主要障碍。高新兴提出的分层算法服务体系,即50毫秒级融合感知、100毫秒级协同决策,已在多个试点城市得到验证,未来将通过“网联数仓”整合多源数据,为自动驾驶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交通感知能力。

  业内人士的直言不讳,正是各方聚焦堵点、推进工作的前置条件,也为“车云路一体化”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行业发展部曹静部长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目前已累计组织近30项课题,系统、全面、可持续地解决“车路云一体化”战略落地面临的行业共性问题;通过征求行业意见,初步制定了“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目标,预计到2026年底,争取新车5G/LTE-V2X搭载率超50%;量产车型至少1款应用车路云数据(L2辅助驾驶协同感知/L3自动驾驶协同决策);信号灯“上车”场景覆盖3个城市90%以上的设施。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姚丹亚在研讨会上分享了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的相关进展。据介绍,该研究依托于京雄高速(河北)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开展匝道汇入、专用车道换道等核心技术验证,以全网联车辆(自动驾驶)与混行车辆(自动驾驶+非网联车)的匝道汇入控制等方法,重点解决合流分流区的安全缓冲、视线遮挡及频繁变道交织问题。

  未来10年 分3个阶段落地场景

  在此次研讨会上,《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功能场景路线图》(以下简称《场景路线图》)启动行业征求意见。《场景路线图》的最终确定,将成为“车路云一体化”下一步发展的指南针。

  记者了解到,《场景路线图》由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联合一汽、东风、长安、吉利、长城等18家单位共同编制,系统梳理了“车路云一体化”功能场景的发展路径,旨在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化落地提供指引。

  《场景路线图》的出炉建立在此前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单位编制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建设与应用指南》)基础之上。《建设与应用指南》明确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概念、定义与内涵,深入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功能场景落地的现状,梳理并细化了可支撑应用需求与解决痛点问题,提出具有可实施性与体验感的17种典型功能场景。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战略与标准事业部总经理李晓龙表示,为加速“车路云一体化”落地应用,推动行业形成共识,《场景路线图》提出了场景分类思路、推进路径和阶段目标。据他介绍,《场景路线图》明确了2026~2035年3个阶段的场景落地优先级和时间表,以及跨领域工作任务。该课题历时1年,多次组织行业专家进行研讨,根据行业专家的34条评审意见进行完善,形成面向行业的征求意见稿版本。面对现有路侧感知数据质量不高、规模不足、标准化程度较低,面向网联车辆服务的“车路云一体化”功能场景需求有待统一;不同行业对功能场景的落地时间与挑战认识存在差异等问题,《场景路线图》提出了“要加速对功能场景落地技术方案、支撑标准、时间表、推进路径等形成行业共识,以典型场景为切入点,逐个打通车端开发与城市建设,组织技术标准验证与示范活动,推动实现城市级功能落地,单场景打透基础上持续扩展功能场景”的要求。据悉,《场景路线图》完善内容后,将于今年年内择机正式发布。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