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中国品牌掘金超跑市场

发稿时间:2025-08-21 10:21: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

  在全球汽车百年变革的浪潮中,超跑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格局重塑。长期以来,这一象征汽车工业顶级水准的市场始终被欧洲品牌牢牢掌控。

  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自主品牌开始以技术挑战者的姿态叩响超跑市场的大门。从蔚来EP9创下纽北赛道纪录,到比亚迪仰望U9实现量产交付,中国超跑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从技术突破迈向生态构建。

  近期,长城汽车一张照片再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魏建军和一众高管围绕一辆被黑布遮盖的跑车合影,结合此前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吴会肖曾透露,正在打造一款偏超级跑车的产品,对标车型或是法拉利SF90。外界不禁发出“灵魂拷问”:为何基本不涉及轿车业务的长城,也要花重金砸在超跑产品上?

  市场格局:欧洲品牌垄断下的突围战

  全球超跑市场长期以欧洲为中心,法拉利、兰博基尼、保时捷等百年品牌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与完善的产业生态,筑起难以撼动的市场壁垒。

  这些传统豪强的核心竞争力呈铁三角结构:技术上,历经百年沉淀,在内燃机性能调校、轻量化材料应用、空气动力学设计等方面形成密集专利壁垒,后来者难以突破;品牌方面,通过参与F1等顶级赛事、亮相高端车展,以超越普通交通工具的属性成为高端生活方式的文化符号,用户认同感强;供应链上,核心部件自研自产,既保证性能和品质,又能平衡成本。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发展模式让欧洲品牌在超跑市场的主导地位从未被动摇。2024年,中国市场百万元以上跑车销量前10位共售4219辆,欧洲品牌在品牌与销量统计中均占90%以上。

  面对强势的传统巨头,中国自主品牌在超跑领域探索多元化路径,在电动化与燃油车领域同时发力,取得阶段性突破与宝贵经验。电动化赛道上,中国品牌有独特优势。蔚来EP9作为先行者,以纯电驱动在纽北赛道跑出6分45秒90的圈速,刷新当时量产车纪录,虽未大规模量产,却为品牌注入高端基因。比亚迪仰望U9更进一步,搭载“易四方”四电机技术,实现原地起跳等场景化功能创新,2024年交付量达87辆,超过劳斯莱斯闪灵、兰博基尼Revuelto、奔驰SL级AMG,初步验证“换道超车”模式在高端电动超跑市场的可行性。

  燃油车领域,长城汽车直面挑战,发布的V8混动超跑对标法拉利。其4.0T V8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综合功率达1000马力,0~100km/h加速时间控制在2.5秒内,极速可达350km/h,技术参数接近国际一线水平,展现中国品牌在传统动力领域的追赶速度。

  市场策略上,自主品牌采取“高端切入、技术下放”的双轨制。仰望U9定价超150万元直指超跑核心市场;长城汽车在摩托车高端化上的成功也为其超跑提供了有迹可循的路径。这种用超跑树品牌、用技术抢市场的策略,正在重构超跑市场的价值逻辑。

  产业化基础:从设计到制造的体系突破

  中国自主品牌在超跑领域的试水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的基础之上。

  经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与创新投入,中国车企在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方面已实现质的飞跃,为超跑产业化提供了坚实支撑。在传统动力领域,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4.0T V8发动机采用双涡轮增压,热效率达到38.5%的行业高位,配合高效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实现了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的协同优化,为燃油超跑提供了可靠的动力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核心部件领域,中国品牌更是展现出全球领先优势。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不仅安全性大幅提升,更支持仰望U9实现12分钟快充至80%的极速补能能力,有效缓解了电动超跑的续航焦虑;极氪001FR的分布式四电机系统,可实时分配每个车轮扭矩,弯道速度提升5.3%,ESP干预减少85%,改变消费者认知,超跑成为前沿科技载体。

  在轻量化技术方面,针对超跑所需的轻量化与高强度需求,国内企业已掌握T800级碳纤维预浸料生产技术,使车身重量较传统材料降低40%,满足超跑对极致轻量化和车身刚性的双重需求。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为中国超跑提供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底气。

  人才作为创新的核心要素,中国汽车产业已构建起国际引进+本土培养的立体化人才储备体系。在国际化人才引进方面,中国车企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奔驰前底盘调校工程师汉斯·柯克加入比亚迪,负责底盘调校与性能优化,为产品注入纯正的运动血统;大众汽车原首席设计师沃尔特·德席尔瓦负责设计的ARCFOX GT和红旗S9,让东方美学与超跑基因相得益彰。与此同时,本土技术团队也在快速成长,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相结合的人才战略,为中国超跑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燃油超跑与电车超跑的技术路线分化,进一步凸显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传统超跑需攻克发动机热效率、变速器换挡逻辑等难题,而电动超跑的核心在于三电系统与软件算法。比亚迪易四方平台通过四电机独立控制,实现“坦克掉头”功能;极氪的ZVC扭矩矢量控制系统,使车辆在冰雪路面仍能保持精准操控。这种技术路径的转换,使中国品牌绕过燃油车时代的技术壁垒,直接进入电动化竞争的新赛道。

  更关键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动车供应链——宁德时代电池、汇川技术电驱、地平线芯片构成的核心部件矩阵,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成本较欧洲品牌低30%~40%,使超跑量产成本较进口车型降低30%以上,供应链优势使得中国电动超跑在成本控制上具备天然优势。在智能化领域,华为ADS 3.0高阶智驾系统、小米V8s电机(27200rpm超高转速)等技术创新,为超跑赋予了传统燃油车型无法比拟的智能化体验,成为中国超跑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筹码。

  政策变量:豪车税调整下的市场培育

  2025年7月实施的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调整,将起征点从130万元降至90万元(不含增值税),税率从15%提升至25%。这一政策看似对高端市场形成压制,实则暗含产业培育逻辑。短期看,政策导致保时捷Macan、玛莎拉蒂Grecale等车型价格跳水,部分经销商报价降幅达43%。但长期而言,其倒逼企业加速技术升级与品牌向上——当价格优势不再,产品力成为惟一竞争要素。

  对自主品牌来说,政策调整带来双重机遇。一方面,消费税增加的成本可被国产超跑的定价策略消化。例如仰望U9通过规模化生产分摊研发成本,其150万元售价仍低于同性能进口车型的200万元。另一方面,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产也可以高端”的消费认知——当消费者发现国产超跑在性能、智能、服务上全面超越进口车型时,品牌忠诚度将加速形成。

  此外,超跑作为品牌图腾的战略价值,远超过其直接销售带来的利润贡献,形成了品牌溢出效应。仰望品牌在高端市场的成功为比亚迪、腾势等品牌建立了良好的技术背书,带动品牌整体毛利率提升。这种高端带动中端的联动效应,使得超跑成为品牌向上的核心引擎,其长期战略价值远非短期税赋成本所能衡量。

  中国超跑市场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品牌在营销创新、全球化布局和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持续投入,构建起独特的品牌生态。在场景化营销方面,蔚来通过EP9赛道体验日、用户专属赛道培训等活动,让用户亲身感受产品性能,强化“性能基因”的品牌认知;长城汽车则计划将超跑研发积累的混动技术、智能底盘等核心技术下放至坦克、魏牌等中高端车型上,实现科技平权,让更多消费者感受到超跑技术带来的价值提升。

  挑战与展望: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

  不过,中国品牌在超跑市场的突围之路并非坦途,仍面临着品牌认知、成本控制和服务体系等多重挑战,需要通过长期深耕实现从技术优势到生态优势的跨越。在品牌认知层面,消费者对超跑仍普遍存在“外资=高端”的固有印象,欧洲品牌百年积累的赛道文化、品牌故事已深入人心,类似的认知壁垒难以通过短期技术突破彻底打破。

  成本控制是中国超跑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碳纤维车身、高性能电机、智能驾驶芯片等核心部件成本高昂,导致超跑单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以碳纤维车身为例,其生产成本是传统钢结构的5倍以上。虽然吉利、奇瑞等企业已掌握成型技术,但规模化生产能力仍待提升。服务网络的短板也制约着中国超跑的用户体验,超跑用户对专属服务(如24小时道路救援、定制改装、专属赛道日等)有极高要求,需要建立独立于主流品牌的高端服务体系,这对中国品牌的服务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望未来,全球超跑市场将迎来电动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变革浪潮,为中国品牌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比亚迪仰望U9在纽北赛道留下中国印记;当极氪001FR用四电机技术重新定义超跑操控,中国品牌已不再满足于“市场参与者”的角色。这场超跑革命的本质,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转型——通过技术攻坚打破垄断,用创新产品重塑认知,最终在高端市场建立中国标准。尽管前路仍需跨越品牌积淀、全球营销等鸿沟,但中国超跑已用实力证明:在电动化时代,技术壁垒可以被重构,市场格局可以被改写。这或许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最好注脚。本报记者 张海天《 中国汽车报 》(2025-08-18  009 版)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