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纯电动大型SUV的底气何来

发稿时间:2025-09-02 11:02: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

  在日前举行的蔚来ES8上市发布及媒体见面会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的一句“增程(式)SUV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纯电(动)SUV的时代正在来临”,在行业内外掀起热议。

  活动现场,李斌借用一些真实使用场景的分享,为自己的观点做了注解:纯电动大三排SUV的用户体验“收益”,已经全面超越增程式、插混甚至燃油车,这就是他为什么提出“拐点”的到来。李斌还强调,这种观点并非蔚来一家公司推动的结果,而是来自行业形成的共识。

  近来,新能源SUV市场确实起了变化。曾几何时,增程式大型SUV凭借“可油可电”的特性,精准击中消费者的里程焦虑痛点,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香饽饽”;如今,纯电动大型SUV来势汹汹,为人们留下能否后来者居上的悬念。蔚来ES8、乐道L90、问界M8、理想i8、一汽奥迪Q6L e-tron,最近一段时间,纯电动大型SUV新品上市热潮涌动。这背后的博弈与转变,值得细细探究。

  有数据显示,2025年7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达到60.7万辆,同比增长24.5%;插混乘用车销量达到27.8万辆,同比微跌0.1%;反观增程式乘用车销量仅有10.2万辆,同比下滑10.4%。而从今年1~7月累计销量来看,增程式乘用车12.1%的同比涨幅,也远低于纯电动乘用车的35.2%及插混乘用车的25.2%的同比增幅。还有一项统计显示,2025年1~7月,纯电动大三排SUV的渗透率从不到5%增至18%,增速远超增程式和插混同类产品。

  增程式车型畅销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油电转化”实现能源冗余,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辆,仅作为发电机为电池补能,既能保留纯电动状态下行驶时的平顺感,又能靠燃油打消用户长途出行的电量不足顾虑。但这种“两全”的设计,实则暗藏取舍。例如,发动机、油箱及其他零部件的存在,压缩了车内空间,无论后排乘坐舒适度还是后备箱储物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了折扣。具体到大型增程式SUV的使用成本上,“中间态”也是一个问题。在纯电动模式下,其能耗成本与纯电动车型相近,但一旦进入亏电状态,油耗普遍达到每百公里5~8升,高速路况下更高,整体花费介于燃油车与纯电动汽车之间。维护方面,增程式SUV需同时养护电驱与发动机两套系统,年均保养费约1000~2000元,而纯电动SUV结构简单,年均保养费仅约500元,长期使用差距显著。

  不过,这些问题显然都不是李斌口中纯电动大型SUV迎来“春天”的关键。有市场分析认为,这种转变是电动汽车用户培育得力、电池成本下降、基础建设完善、技术不断升级等多重要素合力使然。而在笔者看来,这背后潜藏的则是包括整个电动汽车市场供需两端不断走向成熟的“洪荒之力”。

  随着动力电池、高压平台、轻量化等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纯电动大型SUV的产品力得到提升,成本也有所降低。如今,主流纯电动大型SUV的续驶里程普遍超过600公里(CLTC工况);800V高压平台加速普及,在快充模式下,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让用户的里程焦虑大幅缓解。此外,电费支出较低是纯电动大型SUV的另一亮点。家用充电桩波谷电价低至0.3元/千瓦时,每公里电费仅约0.1元;即便使用公共快充桩,每公里费用也仅0.3~0.6元,按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年均电费仅1800~3000元。

  真正让纯电动大型SUV具备“接棒”底气的,是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市场需求的转向。近年来,充电桩建设速度显著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持续提升,城市公共充电桩与私人充电桩数量稳步增长,纯电动SUV补能的瓶颈逐渐被打破。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更趋理性,不再盲目追求续驶里程、加速性能等参数,而是更看重从购车、使用到保养、二手车交易的“全周期体验”。

  这些变化正重塑市场竞争逻辑。未来新能源SUV的比拼,将从“参数内卷”转向“全周期体验”。纯电动大型SUV将聚焦加强“补能效率+智能体验+空间优化”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向场景化、个性化延伸。

  与此同时,车企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增程式技术,提升产品体验。而纯电动大型SUV的发力也需要一个过程。两者的激烈竞争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恰恰有利于新能源SUV市场迭代升级。

  更值得期待的是,未来新能源SUV市场或迎来“SUV+MPV”的融合趋势,新车型既有SUV的高通过性,适合户外出行;又有MPV的宽敞空间与舒适乘坐体验,满足家庭需求。而行业人士认为,实现这一融合的关键正是纯电动架构:只有依托纯电动平台,才能在保证通过性的同时,最大化利用车内空间,集成智能配置,让“全能型”新能源SUV成为可能。

  从增程式到纯电动,新能源大型SUV市场的转向,不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贴合用户需求方向发展的必然。郝文丽《 中国汽车报 》(2025-09-01  002 版)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