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迎来了人才需求的爆发期。根据脉脉高聘发布的《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人才洞察》报告,今年智驾和机器人领域的新发岗位量相比去年暴涨28倍,汽车研发领域的入离差高达12.5%,其中智能网联研发人员的净流入表现尤为抢眼,入离差达到19%。这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AI人才流向的结构性变革——智能驾驶正成为AI人才孵化的沃土。在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智驾行业不仅创造了海量就业机会,更重构了人才培养的生态体系,为中国AI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智能驾驶行业人才需求的爆发绝非偶然,而是市场需求、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市场维度看,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攀升至44.3%,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装车率达到67.8%。这意味着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的需求日益旺盛,直接催生了对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等AI人才的迫切需求。
智驾技术的不断迭代为算法、数据等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以吉利“千里浩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为例,其拥有23.5 EFLOPS的云端算力储备,每提升1EFLOPS就能多处理近10万个场景数据。这种算力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推动了智驾技术的迭代,更创造了大量新型岗位——从算力运营工程师到数据标注专家,从场景仿真工程师到安全验证专家,AI人才的需求图谱不断拓展。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当前行业万卡级算力集群有效使用率不足30%,这一矛盾恰恰凸显了对算力优化、智能调度等高端AI人才的迫切需求。
智驾行业对社会AI人才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高达上百万,其中,智驾工程师供需比仅为0.38。据笔者了解,蔚来汽车在2025年校招中为智能驾驶类岗位提供硕士年薪30万+的待遇;岚图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汽车行业对算法工程师、AI架构师、车载机器学习专家、视觉传感技术等方面人才在市场上的薪资溢价已超过80%甚至可能是更高水平。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智驾行业的人才孵化效应正在重塑中国AI产业的竞争力格局。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AI人才主要集中在算法应用不同,智驾领域培养的是“硬核AI人才”——他们既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底层技术,又理解汽车工程、交通场景等行业知识,还具备系统集成、安全验证等工程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正是中国AI产业从“技术跟跑”向“生态引领”跨越的关键支撑。
智驾行业的人才需求爆发式增长,本质上是一场人才培养范式的革命。在这里,人才成长不再局限于课堂或实验室,而是在“数据-算法-算力”的协同迭代中、在“车-路-云”的融合实践中、在“政策-市场-技术”的动态平衡中实现螺旋式上升。随着L4级辅助驾驶在物流、环卫等场景的规模化商用,随着跨域融合技术的不断突破,智驾行业将持续释放人才孵化的潜力,为中国AI产业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场产业革命中,智驾行业不仅成为AI人才的“孵化器”,更成为人才价值实现的“舞台”。从高校学子到行业专家,从算法工程师到系统架构师,无数AI人才正在智驾沃土上成长成才,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推动着汽车产业的变革,更将深刻影响未来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的发展格局。韩冬《 中国汽车报 》(2025-09-08 0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