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阿根廷市场,并在阿根廷开启首轮独家预售,首批发售车型为元UP、宋PRO DM-i和海鸥。此前,比亚迪携手当地经销商LOXEA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奥卢米工业区举办品牌发布会,推出元PLUS和海豚两款车型,丰富加蓬消费者的出行选择。此外,小鹏汽车与巴林知名汽车集团Ebrahim K. Kanoo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进军巴林市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继续拓展全球市场,并不断深耕海外市场本地化。
数据显示,前8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27.82万辆,同比增长52.6%,占整车出口总量的46.2%;出口额415.51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占出口总额的49.3%。出口目的地涵盖欧洲、中东、拉美、东盟等市场,其中增速较高的国别和地区为阿联酋、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等,出口分别达13.70万辆、6.29万辆、5.61万辆。
积极布局南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为中国汽车企业出口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以南美市场为例,比亚迪于今年8月正式进入阿根廷市场,不仅彰显了其助力阿根廷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坚定承诺,更成为当地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升级迈进的重要里程碑。据了解,比亚迪计划在阿根廷陆续推出一系列具备能源高效性、尖端设计和零排放优势的新能源车型,并将同步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能源及汽车行业利益相关方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非洲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也具有巨大的潜力。比亚迪通过本地化销售和品牌推广,深度参与非洲绿色转型进程。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持续与各方伙伴紧密合作,深化非洲市场布局。
在中东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收获颇丰。今年4月,小鹏汽车正式进军巴林市场,与巴林知名汽车集团Ebrahim K. Kanoo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在巴林汽车市场的丰富经验和强大的销售网络为小鹏汽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引入小鹏G6、小鹏G9、小鹏X9等车型,满足巴林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此次合作标志着小鹏汽车“出海2.0”战略在中东地区实现纵深突破,全球化布局版图进一步扩大。
但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仍面临一些挑战。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背后交织着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博弈与产业竞争升级三重矛盾。9月10日,墨西哥总统公布了关税改革提案,其中针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税率最高达50%。这些因素都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产生一定影响。
对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这与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提速有关。虽然出口贸易仍然为当前的主流,但头部车企纷纷加快了海外本地化生产的步伐,且对海外经营和品牌塑造的理解也日益深刻。□ 本报记者 刘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