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 出口新规护航纯电动乘用车出海

发稿时间:2025-09-30 09:52:00 来源: 国际商报

  9月26日,为规范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出口秩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商务部等部门发布公告,明确自2026年1月起,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按照新规,所有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必须向商务部或其授权机构申领出口许可证,未获许可将禁止出口。同时,政策也明确,仅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授权经营企业具备申领资格,且仅可出口本企业自产品牌的纯电动乘用车。

  9月27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做好2026年度汽车和摩托车出口许可申报工作的通知》,按期启动2026年度汽车和摩托车出口许可申报工作。自2012年以来,每年相关部门都会对汽车和摩托车进行出口许可申报工作。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作为其中的重要品类,出口规模与市场范围迅速扩大。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超百万辆,成为中国整车出口的支柱力量。这一趋势不仅有效提升了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的质量与平均单价,还带动了中国整车出口的整体增长,成为稳外贸、优结构、促合作的重要抓手。然而,在中国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口主体分散、经营模式粗放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阻碍产业良性发展,更对“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实行许可证管理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规范出口秩序

  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不断完善汽车出口管理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内引导产业升级、对外参与国际供应链合作的必要措施。”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表示,依法依规完善汽车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是实现汽车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规范出口秩序是中国汽车行业和汽车贸易加快向“更优、更新、更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构建高水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一环,通过畅通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升级,与国内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认为,推动汽车制造企业全面主导自产品牌纯电动乘用车的出口业务,恰如为出口提质升级注入重要动力。该举措有望从三大核心层面系统重构出口秩序:强化品牌责任、提升服务水平、遏制低价竞争,从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出口生态,助力我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中实现品牌提升与长远发展。另外,让汽车制造企业作为出口责任主体,将促使其基于长期发展建立严格质量体系与价格自律机制。正如主要国际品牌凭借高品质赢得全球信任,中国车企也应在自主经营出口过程中形成规范流程和实现高质量出口,推动优胜劣汰和产业高端化转型。

  加强品牌与服务

  增强产品适配性

  “加强品牌建设与售后服务是提升海外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中国品牌汽车以高质量、合理价格、良好的售后服务参与竞争,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选择,并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加速创新,最终惠及全球消费者。”孙晓红强调,通过鼓励适应性开发,满足国际市场多元化需求,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将不断拓展产品与服务边界,走出一条尊重创新和多样性品牌化道路。

  驱动企业提升产品的海外市场适配性、强化售后服务保障体系是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吴松泉进一步表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对纯电动乘用车的要求存在差异,如充电接口、驾驶辅助功能等要求不一。气候差异也对产品提出严苛要求:寒带需应对低温启动与供暖能耗,高温干旱地区需强化电池热管理,湿热多雨地区则需提升密封、制冷与防锈性能。此外,许多车企在海外采用代理销售和服务模式,导致维修网点稀少、充电设施不足、备件供应滞后、售后服务响应慢等,制约品牌美誉度与市场竞争力。车企直接运营出口有利于真正实现本土化适配与持续服务保障。

  强化部门协同

  形成全链条监管

  吴松泉还提到,此次实现出口许可证管理汽车领域全覆盖也有利于强化部门协同、政企协同。

  自2006年起,商务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对汽车制造企业实施出口资质管理,并对经营企业实行制造企业授权管理和分类管理,对规范出口秩序、维护中国品牌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汽车企业出口须满足多项条件,包括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持有效的CCC认证,并具备与出口规模相适应的维修服务能力,并要求汽车制造企业在与经营企业的授权中约定共同承担出口产品的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连带法律责任。

  该管理体系涵盖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贯穿许可证申领、生产准入、产品认证、召回监管、出口检验等环节,形成多部门协同、全链条监管的格局。通过严格审核企业资质,有效限制了规模小、技术薄弱、海外服务能力不足的企业出口,提升了整体出口质量。

  2012年,商务部等多部门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该文件迄今仍在有效实施,是提高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报记者 刘叶琳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