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周内48名高管岗位调整,平均每两天就换一人的速度,宣告了近期车圈人事变动已开启高频“震荡”模式。除却诸如日前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技术官薛夫铭(Markus Sch※fer)退休的正常变动外,这场波及多家央国企、民营车企、造车新势力、合资车企乃至供应链企业的人事大变局,更多是企业出于战略层面考虑的主动求变。
刚刚升级为独立央企的长安汽车,即刻开启了一轮人事大调整。在长安汽车层面,叶沛升任常务执行副总裁,米梦冬为副总裁;各大业务板块中,王孝飞成为长安福特中方一把手,杨大勇分管引力与启源品牌,王辉出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此外,各大子品牌的领导团队也发生变化,其中,邓承浩升任深蓝汽车董事长,曾为荣耀中国区首席营销官的姜海荣跨界成为深蓝汽车首席执行官。
如果说长安的人事调整尚可归结于新央企成立后的正常动作,那么今年以来,东风、长城、理想等众多车企出现的管理层“换防”足以证明,此轮人事变动绝非偶然。其中,上汽乘用车进行了涉及63位中高层干部的人事调整,东风旗下东风本田、猛士科技、东风研发总院等多位高管出现变动,理想汽车近期更是一口气更换了10余名团队负责人。
纵览此轮车企高管调整“浪潮”,笔者发现,专业化趋势愈发显著,技术与专业背景人才占比明显提升,不少车企通过挖掘外部顶尖人才或提拔内部优秀干部的方式,增强自身技术竞争力。例如,比亚迪招揽斑马智行原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王军进入其智能座舱团队,负责座舱架构和地图研发。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车BU)首任总裁王军(编者注:与前述王军恰好同名)被吉利汽车收入麾下,成为千里科技联席总裁。
与此同时,年轻高管的身影也越来越多。以长安为例,在本轮人事变动中,米梦冬、王辉、王孝飞等多位“80后”高管开始挑大梁。据悉,目前长安12位副总裁中的7位均为“80后”,领导队伍年轻化趋势日益显著。不仅是长安,长城欧拉品牌总经理吕文斌、北汽福田副总经理孙京等“80后”高管也已挑起重担。作为“90后”年轻小将的陈萃,则于今年6月接手上汽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一职。
此外,小米、华为等“跨界者”的进入,汽车营销价值体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今的汽车高管们,不仅要做得好产品,更要讲得好故事。笔者发现,在此轮人事变动中,不少车企便将“第一刀”挥向了营销负责岗位。上汽将曾负责上汽通用五菱营销体系管理与建设的王伟森,调任上汽大通国内营销负责人,认为他能够为上汽大通营销体系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战略思维。不久前,曾自称“i人营销官”的李凤刚也被一汽奥迪调离岗位,由郭永锋接任,全面负责一汽奥迪在华所有国产及进口车的销售、售后服务、网络及品牌营销工作。
专业化、年轻化,重技术、强营销,持续不断的人事变动实则是车企围绕产业发展新阶段,打造全新竞争力的一个侧影。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所言,长安新一轮人事“换防”,一是基于战略牵引的考虑,今后各品牌事业部要独立经营;二是为了稳健经营减少振荡;三是进行人才组合,优势互补;四是会加大授权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五是加速培养全球化人才;六是采用引培并行的模式。
这场高频、高规格的人事调整,既是车企应对当下生存考题的“换血”,更是面向未来构建持续“造血”能力的战略布局。它不仅是个体的职业变迁,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激烈竞合中加速进化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