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韩美最大车企“联姻”会结出什么果?

发稿时间:2025-10-13 15:13: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深度重塑的当下,一方面,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按下“加速键”,倒逼跨国车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智电技术研发、电动平台搭建及供应链重构;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拖累汽车消费市场,叠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带来的同质化竞争加剧,跨国车企普遍面临研发成本高企、盈利压力增大、市场份额承压的多重挑战。

  在此双重背景下,单打独斗的模式已难以应对行业变革,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开始摒弃过往的竞争壁垒,趋向于通过技术共享、平台共建、供应链联合采购等多种形式结盟与合作,以分摊高昂的转型成本、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技术研发效率,快速补齐自身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短板,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从而在激烈的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这个产业巨变的时代,跨国车企之间的“联姻”与“抱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频繁,韩国最大车企现代汽车和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走到一起并不令人意外。继今年8月官宣将联合开发5款车型后,近日,关于现代汽车和通用汽车的合作释出更多细节。

  合作开发5款车型 涵盖不同类别和动力类型

  当地时间9月18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现代汽车“2025 CEO(首席执行官)投资者日”活动上,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何塞·穆诺兹表示,现代汽车和通用汽车计划合作开发5款车型,首批车型预计于2028年上市,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启动。

  据报道,这5款车型涵盖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紧凑型皮卡、中型皮卡以及商用货车。其中,前4款车型计划在中南美洲市场推出,配装传统内燃机或混动系统;商用货车面向北美市场,将只推出电动版。至于分工,现代汽车将主导电动商用货车以及紧凑型车的开发,而通用汽车主要负责中型皮卡的开发。“对等联合开发”将覆盖从车辆的概念设计到量产全流程协作。虽然是联合开发,但这些车型都将作为各自品牌的独立车型推出,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仍将延续各自品牌的特色。

  此外,双方的合作将不仅仅限于整车平台,还计划涵盖动力总成(内燃机、混合动力、纯电动乃至氢燃料电池技术)、平台架构、采购以及制造等环节。

  据悉,两家公司计划在北美以及拉丁美洲市场推动联合采购,涵盖原材料、零部件、低碳钢材等领域,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至于生产,则将充分利用双方现有的生产基地,例如现代汽车在墨西哥的工厂以及通用汽车在北美的工厂等。

  面向美洲市场 目标年销80万辆

  从开发的车型以及目标市场可以看出,此次现代汽车和通用汽车结盟,主要面向美洲,尤其是拉美市场。何塞·穆诺兹透露,合作项目一旦全面铺开,最终这些车型的年销量规模将达到80万辆;项目初期预计销量约为10万辆。

  至于为何将合作重点放在美洲,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汽车关税政策的影响,高昂的关税促使两家公司寻求在美国扩大本土化生产,并通过联合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和共享物流,显著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包括巴西在内的拉丁美洲市场潜力巨大,而通用汽车和现代汽车也十分看好该市场的潜力,但双方在这一市场也遇到了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通过结盟,两家公司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具成本竞争力的产品,以巩固现有的竞争优势,应对外部竞争压力。

  根据哥伦比亚汽车经销商协会的数据,2024年拉丁美洲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8%,全年销量超过560万辆。其中,巴西以超过260万辆的销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长14%,占整个拉丁美洲市场近一半的份额;墨西哥则以超过140万辆的销量紧随其后,推动其国内市场销量增长9.9%,占区域市场份额的27.7%。预计2025年拉丁美洲汽车销量将增长8%,销量突破600万辆。

  拉丁美洲是通用汽车和现代汽车的核心战略市场之一,两家车企都对该市场寄予厚望。以巴西为例,2025年8月,通用汽车在巴西乘用车市场上的销量同比下降21.6%,市占率为10.2%,排名第三;现代汽车销量同比微降0.1%,市占率为7.9%,排名第四;排名前二的分别是Stellantis集团和大众集团,这也是该市场一直以来的竞争格局。不过,近年来,中国车企通过物美价优的电动汽车逐渐打开拉美市场,发展势头迅猛,让上述跨国车企有了强烈的危机感。数据显示,2025年8月,比亚迪在巴西的销量同比增长46.4%,市场份额达到4.6%,排名第七;奇瑞销量同比增长26.5%,市占率为3.1%,排名第十。从中也可以看到,巴西汽车市场的电动化转型正在加速,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应对中国车企挑战” 协同效应有待观察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迈入智电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电动化的普及与智能化的渗透正从技术底层重构产业格局,中国汽车快速崛起,海外销量连年攀升,在东南亚、拉丁美洲、欧洲等关键市场上不断取得突破,这也让跨国车企在海外市场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路透社分析报道称,现代汽车“牵手”通用汽车,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形成合力,更好地应对中国车企愈发猛烈的全球攻势。事实上,“应对中国车企的竞争压力”,已经成为不少跨国车企结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去年本田汽车与日产汽车决定合并的契机之一,尽管两家公司最终取消了合并。

  此举是传统汽车巨头在面对行业变革和新兴挑战者时做出的重要战略调整。当前,以比亚迪、奇瑞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市场,通过其高科技含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快速扩张,使得传统跨国车企“压力山大”。而现代汽车与通用汽车联手,也是为了整合资源开发更具成本竞争力的产品来应对这一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现代汽车首次在汽车开发方面与海外汽车巨头进行合作。至于通用汽车,过去10年间,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一直是其主要合作伙伴,双方甚至在2020年9月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北美战略联盟,基于通用汽车Ultium电池和电动汽车平台打造车型;2022年4月,双方宣布将联手建立全新平台,共同打造低价电动汽车;但在2023年10月,两家公司宣布暂停此前的平价电动车型开发计划,合作也开始“降温”。此后,通用汽车开始与韩国厂商走近:一方面,与LG新能源等韩国电池企业在美国合资建电池工厂;另一方面,开始与现代汽车探讨合作,双方于2024年9月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现代汽车与通用汽车的合作可谓“各取所需”。对于现代汽车而言,虽然其在混合动力技术和电动化平台方面积淀深厚,但在北美市场亟需提升本地生产能力,以降低关税影响。另外,现代汽车在开发小型车上素有工程优势。而通用汽车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相对滞后,之前主要押注Ultium纯电动平台,需要现代汽车成熟的混动技术弥补其短板。相对而言,通用汽车在皮卡开发和拉丁美洲市场渠道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提供一定的助力。

  至于合作前景,如果双方通过联合采购、技术互补和渠道共享实现潜在的协同效应,那么有望共同提升在新兴市场和北美电动商用车领域的竞争力。Guidehouse Insights首席研究分析师阿布萨米德指出,这些传统汽车巨头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来投资内燃机,以应对电动汽车需求疲软,但同时仍需继续投资电动汽车技术。因此,通用汽车和现代汽车合作并共享技术、分担投资成本是有意义的。

  还有分析师认为,现代汽车和通用汽车“联姻”,核心动机是应对中国车企全球扩张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分摊关税和电动化转型带来的高成本。不过,双方是否能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还有待观察,因为跨文化企业合作、市场与政策的不确定性、技术整合以及知识产权问题都是不小的难题。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