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汽车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经典车回归,汽车消费迎来又一增长极

发稿时间:2025-10-15 09:59:00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一场拉力赛,试图让经典车重回公众视野。日前,2025年中国经典车拉力赛暨新能源汽车集结赛(HAINAN 1000)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据了解,拟定于11月7~12日举行的2025中国经典车拉力赛暨新能源汽车集结赛(海南站),计划集结50辆以上来自全球各地的经典车,沿着贯穿海南岛主要城市进行公开巡游展示。除了经典车拉力赛和新能源汽车集结赛外,还将举办技术展示、互动旅游体验以及经典车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

  回溯过往,受限于国内车类旧机电产品无法进口,机动车报废政策、维修保养标准不完善,零部件供应不足等多重因素,经典车长期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众状态,仅在少数收藏爱好者圈层中展示、流通,难以进入大众消费视野。

  而随着近年来政策层面对汽车文化产业的逐步松绑、复古消费潮流的兴起,以及经典车修复技术的成熟,这一长期边缘化的小众市场正重新步入公众视线。正如本次新闻发布会现场,多位业内专家不约而同提及“经典车是未来的阳光产业”。那么,这缕“阳光”背后究竟蕴藏着多大的消费潜力?

  与新能源车共舞 让经典车“复活”

  在电动化、智能化席卷汽车业的背景下,经典车的回归必须直面绿色担当。2025年中国经典车拉力赛暨新能源汽车集结赛以“致敬经典,电启未来”为核心主题,创新性地呈现了经典车与新能源车的同场对决,打破传统赛事单一品类的局限,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汽车文化传承与绿色转型的标志性实践”。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拉力赛计划面向全球集结50余辆具有稀缺性的车型,涵盖工业遗产级藏品与民用经典车,组成“流动的汽车博物馆”开展环岛巡游,兼具观赏性与文化价值。新能源集结赛则聚焦新能源量产车型,精准呼应海南“全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战略,形成“历史记忆与未来科技”的视觉与理念碰撞。

  赛事在设计上实现了专业性与全民性的双重突破,以海口为集结地,途经琼海、三亚,终抵儋州海花岛,串联博鳌乐城、南海博物馆、潭门渔港等10余个文旅地标,将竞技与海岛风光、人文体验深度绑定。其中琼海站作为核心赛段,特别设计“城市巡游+田园赛道”组合,开启汽车与文旅结合的窗口。

  在产业赋能层面,本次活动由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与琼海市政府联合主办,得到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多部门支持,直接呼应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加快传统经典车产业发展”要求,同步筹备海南传统经典车行业协会,推动地方标准制定与国际认定衔接,为自贸港封关后汽车文化产业发展探路,体现了政策衔接与生态构建的有机融合。

  除了精彩的比赛,本次活动还将举办博鳌经典车产业高峰论坛、技术展与文旅体验活动,汇聚国内外协会代表与企业资源,构建“收藏-修复-赛事-文旅”产业生态。作为国内首个经典车与新能源融合的大型赛事,HAINAN 1000依托“体育+文旅+产业”模式,既通过经典车巡游激活文化消费,又以新能源集结赛展示技术趋势,更为主流市场认知不足的经典车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化路径,彰显出从小众爱好向“阳光产业”升级的鲜明趋势。

  “四不能”枷锁待除 经典车撞上政策红利期

  在2025年中国经典车拉力赛暨新能源汽车集结赛发布会上,与会专家不可避免地谈到经典车行业长期以来的困境。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政研”)产业政策与国际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刘锋介绍,当前国内传统经典车行业面临“四不能”的核心困境:不能合规进口、不能公开交易、不能注册上牌、不能合法上路。这四重限制的根源,在于国内传统经典车长期缺乏明确的合法身份,此前因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一辆车究竟算不算“传统经典车”都无法界定,更谈不上后续的流通管理。

  “正是看到这些痛点,商务部高度重视传统经典车行业发展,自2022年起,商务部便委托中汽政研持续开展传统经典车管理制度及标准研究工作。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经典车市场正迎来曙光。”刘锋说。

  2022年7月,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制定传统经典车认定条件;2023年10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年4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制定实施传统经典车认定标准,积极探索研究传统经典车国内管理和进口政策。”产业发展方向更清晰、路径更具体。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底,在商务部指导下,中汽中心牵头起草的我国首个《传统经典车通用要求》(GB/T 45194-2024)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一标准不仅填补了国内传统经典车管理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产业发展从理论研究正式转向实践落地。

  今年1月,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落实传统经典车认定标准,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条件成熟区域,探索开展传统经典车贸易、转让、展览展示等业务,研究完善相关管理政策。”未来两年将在试点城市逐步落地各项改革创新举措,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据悉,在商务部指导下,中汽政研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期正在筹划成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传统经典车分会,加快经典车行业规范发展。

  “国家连续4年推出针对传统经典车的支持政策,充分彰显了其战略价值。而去年国标的出台只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后续相关政策的落地与执行。未来,传统经典车分会将继续推动政策协调与资源整合,促进传统经典车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刘锋说。

  经典车世界版图最后一块“未开发”之地

  经典车的回归,固然令人欣喜。但如今的汽车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能源汽车凭借环保、智能、科技感等优势加速迭代,新车型、新功能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汽车的认知和期待。在这股轰轰烈烈的“新”浪潮下,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凝聚着传统工艺与设计美学的经典车,还能否在当下的汽车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

  天津市传统经典车行业协会秘书长曹伟提到,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经典车正是汽车工业的“活史书”。今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2周年,从1958年的红旗CA770到改革开放后的上海牌轿车,这些经典车型承载的不仅是机械工艺,更是民族工业的奋斗史。这些工业遗产能为当代车企提供设计灵感,比如红旗近年推出的复古车型,就借鉴了CA770的经典元素。

  国际经验更能说明问题,全球经典车市场已形成多元发展生态,各地模式各具特色。

  欧洲拥有成熟的经典车产业集群,如意大利依托“1000英里”拉力赛等核心IP,构建起“赛事运营+车辆修复+藏品交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球经典车文化发源地之一;德国通过法兰克福经典车展与斯图加特修复工坊联动,形成技术传承与商业运营的良性循环,零部件复刻等细分领域享誉全球。

  美国经典车文化IP变现产业非常发达。比如,圆石滩优雅竞赛以极致美学标准成为全球经典车盛会,通过展览、评选与文化交流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加州穆林汽车博物馆等机构则以馆藏展示与巡回展览为核心,成为公众接触经典车文化的重要窗口。

  亚洲部分国家政策精准赋能。日本建立专门的经典车认证体系,通过严格检测保障老旧车辆合法上路,培育出稳定的民间收藏与交易氛围;新加坡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打造区域性经典车交易与中转平台,成为连接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

  反观中国,作为新车产销量连续13年全球第一的市场,经典车文化与商业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潜在需求未被激活。从市场潜力来看,中国无疑是经典车世界版图上最后一块“未开发”之地,商业前景不可估量。

  走出兼具文化深度与市场活力的特色道路

  当我们聚焦经典车的存在价值时,不难发现欧美日韩等国家早已在经典车产业领域深耕多年,不仅形成了完善的收藏、修复、交易体系,还构建了独特的经典车文化生态,为全球经典车产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参考的范例。

  那么,对于汽车产业正快速发展、经典车文化逐渐萌芽的中国而言,是否能够合理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又该如何结合自身的汽车产业历史、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风格的经典车产业发展之路呢?

  曹伟分析,欧美百年汽车工业积淀形成的文化模式,中国无法照搬,中国汽车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经历了“从交通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型,经典车文化必然有自己的发展逻辑,核心在于“民族基因+跨界融合+政策创新”,这一方向已通过多元场景落地显现。

  从业态布局来看,各地政府主导建设的汽车主题博物馆已形成骨干力量,如北京汽车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系统呈现工业发展脉络,馆藏涵盖从早期进口车型到国产经典车的完整谱系;民间博物馆蓬勃发展,成都三和、泰安老爷车博览馆、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北京老爷车博物馆等成为文化传播重要载体,收藏品类既包含海外珍品,也注重国产经典车型的保护与展示。

  从场景创新来看,广州“1000英里”拉力赛联动“广州Country Walk打卡计划”,途经白水寨等景点传播岭南文化,赛事阵容兼顾国际经典车与符合国标认定的国产经典车;天津武清V1汽车世界在海河国际消费季期间打造汽车嘉年华,上百辆经典改装车与传统经典车共同巡游,配套复古卡丁车体验与国际商品市集,吸引京津冀三地大量消费者跨城参与,实现“赛事+消费+文旅”的深度融合。

  更关键的是行业组织支撑,目前广东、天津、四川等地已成立经典车相关协会,其中依托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政策契机,由自贸试验区企业发起设立的省级传统经典车行业协会,重点推动认定标准落地、管理政策衔接、金融保险配套三大任务,为政策落地与资源整合搭建专业平台。全国性行业组织筹备工作也在推进中,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力图走出一条兼具文化深度与市场活力的中国特色道路。

  有望成为汽车服务消费重要增长极

  在探讨中国如何打造特色经典车产业的过程中,还需思考一个关键现实问题:经典车并非仅存在于收藏与文化领域,如何让其能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经典车通过哪些具体路径,才能激活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增长?

  曹伟认为,首先是收藏交易与金融配套。依托国内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已落地的传统经典车保税展示及托管服务基础,部分试点区域正联动保险机构规划开发经典车专属保险产品,为不同价值区间的收藏者提供适配服务。这一探索正推动“展示-托管-金融-交易”商业闭环的构想成型,相关细则已纳入部分地方政府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的工作内容,同步衔接《传统经典车通用要求》等国标体系,确保合规性与可操作性。

  其次是赛事经济,如广州“1000英里”拉力赛等赛事通过专业运营吸引高端品牌合作,赛事阵容兼顾国际与国产经典车,带动改装、接待、媒体传播等产业链环节发展,成为汽车文化向商业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

  如今,文旅融合大行其道,“跟着经典车去旅行”成新潮流,经典车赛事与巡游活动能够有效串联沿线景点,如海南拉力赛途经南海博物馆、天津嘉年华联动佛罗伦萨小镇,通过经典车吸引客流,形成“汽车+文旅”的创新消费场景。

  在后市场服务方面,经典车维修保养、零部件复刻等细分需求持续上升,专业服务机构已开始针对国产经典车开发复刻零部件,逐步形成差异化服务能力。从政策前瞻性来看,依托海南自贸港“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的成熟实践,待封关运作后,有望探索经典车专属保税整备模式,规划接收境外车辆入区完成检测、维修、翻新后复运出境,或进口核心零部件开展整备服务并面向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这一设想与海口正在建设的汽车后市场全产业链枢纽项目形成功能呼应,可为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供可复制经验。

  “随着‘展示、收藏、交易、赛事’商业闭环完善,叠加2023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启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等国家政策持续加码,经典车有望成为汽车服务消费的重要增长极。”曹伟说。

责任编辑:张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