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发布新车70余款,日均超2款,刷新国内历史纪录……9月的新车上市潮流汹涌。
同时,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升到57.8%,呈现出由报废更新、置换更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政策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平稳增长态势。
抢抓政策窗口期机遇
9月,乘用车厂商零售、出口、批发和生产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新能源出口创出历年各月的历史新高。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52.8万辆,同比增长20.7%,环比增长5.7%。1-9月乘用车厂商出口399.9万辆,同比增长12.5%。9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40.1%,较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9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46.3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8%;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6.5万辆,同比下降10.8%。
“今年‘金九银十’汽车市场呈现较强走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9月新产品不断推出,对“金九银十”汽车市场起到了拉动作用,再加上一些促汽车消费的政策持续发挥作用,10月汽车销量有望再上一层楼。
有行业人士认为,政策激励对汽车消费有着更多影响,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2023年,财政部明确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将于2025年底到期,自2026年起,将对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购置税,税率从10%降至5%,每辆最高减税额设定为1.5万元。这一政策调整在汽车市场掀起了波澜,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了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以一辆售价30万元的新能源车为例,按照现行的购置税计算方式,若在2025年内购车,消费者可节省约2.65万元的购置税,这一数字直观地展示了政策调整前后的差价。
目前,汽车市场上这种“赶政策末班车”的心理在消费者群体中不同程度存在,也成为了今年后几个月汽车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有关专家认为,正因如此,车企都希望抓住这一市场信息,从而纷纷将新车上市计划大量集中安排在9月,希望能够抢占政策红利的窗口期。
据不完全统计,9月上市的新车中,新能源车型有30余款,占比近半数。这些车型覆盖较为全面,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无论是追求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还是对品质和性能有更高要求的中高端消费者,基本都能在这波新车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车型。车企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布局,试图在政策调整前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份额,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统旺季同频共振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政策因素之外,在汽车销售的年度周期中,每年的9-10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车企全年销售目标达成的关键转折点。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有多家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不足60%,这意味着在第四季度,一些车企仍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需要通过有效的市场策略来加速销量增长,力争完成全年任务。
有行业人士表示,9月作为下半年传统旺季销售月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它需要消化之前的积压订单,这些订单可能由于消费者在暑期出行、旅游等活动中而推迟。另一方面,9月又要为第四季度销售冲刺做好准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车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密集新车上市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希望通过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激活市场流量。
在近期的汽车市场,除了新车上市,车企还配合打出“限时降价”、“零息分期”等促销“组合拳”,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还有行业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加速,也为车企在9月快速推出新产品提供了支持。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的迭代速度成为了车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智能驾驶和“三电”技术领域,持续出现的技术突破不仅改变了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和需求,也对车企的产品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随着相关科技的快速演进,车载芯片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的提升可谓日新月异。这一变革为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日益强大的算力,使得汽车不仅能够支持智能辅助驾驶等相关功能,也能提升座舱交互的智能化水平和驾驶体验感。
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提升,也在推动车型迭代的加速。以往,传统燃油车的改款周期在3-5年之间,而这样的节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市场需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迭代周期已经逼近平均36个月,甚至更快,激光雷达、800V高压平台等智能电动汽车的新技术、新系统。这种集中式的技术升级和新车上市,形成了一场激烈的“技术军备竞赛”。车企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力求在技术上领先一步,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细分市场趋向多元
从汽车市场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代步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品质体验和个性化需求。
这种需求的转变,催生了汽车市场细分领域的蓬勃发展。在9月上市的新车中,趋势明显的事,这些新车几乎覆盖了多个细分市场,充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高端新能源车型到主流大众市场,除了价格区间的细分,车企还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推出了具有针对性设计的车型,“大床房”、“星空顶”、“放电口”等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实用化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家庭出行的各种需求。在周末露营或小长假长途旅行中,车内座椅放倒形成的“大床房”,可以让年轻夫妇带孩子一家3口在车内舒适地休息;而“放电口”则为那些喜欢露营的用户提供了野外做饭、看电影等娱乐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支持。
与若干年之前车企仅仅把汽车当作代步工具“闭门造车”的方式不同,如今车企更加注重听取用户需求,不断设计、改进、优化车型及车上的各种配置,也会主动把一些诸如AI应用等科技感较强的功能配备到车上……有关专家认为,这是车企个性化、场景化造车理念的落地。由此,车企正在根据用户需求,将汽车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生活空间,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出行需求,更在情感层面与消费者建立了紧密的连接。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面对9月应接不暇的新车密集发布态势,有行业人士认为,这既是车企应对政策、市场、竞争的一种反应,也折射出汽车产业正在持续走向深层变革,从前些年的市场“内卷”转向依靠技术、体验、品牌的“价值竞争”。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化、场景化、高端化、个性化需求的持续升级,未来,唯有真正洞察用户痛点、构建技术壁垒的品牌,才能在这场市场公平竞争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