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上旬京东高调宣布“造车”,到其001号“国民好车”在10月22日的拍卖中以7819.34万元的天价落锤,再到11月5日京东、广汽集团、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埃安UT super 1号车正式下线,直至11月9日晚产品迎来正式上市——尽管最终竞拍者放弃支付尾款,这场由三方联袂演绎的“国民好车”大戏,已成功吸引市场的广泛关注。
营销首站告捷,为京东、广汽集团、宁德时代的三方合作奠定了良好开局,而真正的考验还在于后续的市场表现。在笔者看来,三方联手不仅意在卖车,更在于探索小型私家车的车电分离销售模式。一旦该模式获得消费者认可,未来将有更多采用宁德时代巧克力电池的换电车型汇聚京东平台,构建出一个规模可观的换电车型生态。
埃安UT super最大的看点,是推出“租电购车”和“整车购车”双规模式。京东App显示,该款车整车购车的售价为8.99万元,叠加购车补贴后最低为8.59万元;若选择租电购车,售价为4.99万元,叠加补贴后PLUS会员价最低可至4.54万元,电池月租金为499元,预售期间优惠至399元。据悉,这款车不仅是京东参与定制的首款车型,也是宁德时代面向私家车市场推出的首款“巧克力换电”车型。而对广汽埃安来说,可能首要目标是借力京东的定制赋能与宁德的换电方案,帮助埃安UT打个“翻身仗”。
初上市的埃安UT,曾被寄予成为冲击同级市场爆款产品的厚望。然而,自今年2月上市以来,其月销量始终徘徊在5000辆左右。面对销量压力,埃安选择另辟蹊径。在京东提供的消费者数据“反哺”下,埃安UT super相比之前的埃安UT在续驶里程、空间、智能与安全四大维度实现优化。而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则进一步丰富了购车方式,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门槛。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这款车可视作其拓展C端市场的重要落子。此前,该公司的换电业务主要聚焦B端市场,包括网约车与重卡换电解决方案,而C端市场的潜力还静待挖掘。去年12月,宁德时代宣布,将与红旗、长安、广汽埃安、上汽大通、上汽飞凡、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推出首批10款换电车型。埃安UT super应是宁德时代落地的首款面向私家车市场“巧克力换电”车型。
其实,换电模式并非全新概念,例如蔚来汽车就已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对消费者而言,换电可有效规避电池衰减或故障带来的风险与损失,并大幅缩短补能等待时间。而对服务商来说,挑战在于换电网络的布局效率与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宁德时代凭借资金、技术、产品、产业链、数据等优势,网络布局不成问题。此外,换电模式也有助于其掌握电池全生命周期,从使用、梯次利用到回收拆解,形成生态闭环。
京东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其业务覆盖销售、物流、仓储、配件供应链等多个环节,同时还在与零部件和车品生产企业开展销售合作的基础上,搭建起“京东养车”线下服务网络。此次推出“国民好车”,是京东将自身消费者洞察能力与汽车制造深度融合的首个量产成果。相比重资产投入造车,这种轻资产入局的方式风险更低、效率更高,有助于其数字资产快速变现。若市场反响良好,该模式有望快速复制至其他品牌车型。
不过,在整个流程中,一个关键问题仍待回答:消费者为何要通过电商平台购车?笔者认为,首先,脱胎于大汽车集团的埃安品牌,不像造车新势力那般拥有强大的粉丝基础,难以在无实车体验情况下吸引大规模预定;其次,即便在售车型的线上热度高,多数消费者恐怕仍会依赖线下试驾完成决策,而京东线下体验的覆盖仍显不足——除了为数不多的京东汽车新能源体验中心,“京东养车”门店能否提供试乘试驾服务,从而成为线索转化的入口仍是一个疑问;再次,如果没有足够线下触点,消费者要先到埃安授权4S店看车,线上引流效果难免被打折扣。
一直以来,电商平台卖车都难以突破体验场景缺失的瓶颈。京东、广汽、宁德时代在前期营销中表现出色,可以说充分借鉴了造车新势力的宣发经验。至于后期消费者是否买账,仍有待市场的最终检验。